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教科版电子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材)

zhao_admin1个月前 (04-19)科学课件18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课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3.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各一份、报纸、放大镜、烧杯、镊子、小木棍、水、小勺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觉得咱们的家乡美吗?咱们的学校美吗?老师也发现非常漂亮,老师把这些美景给拍摄下来了,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土壤画面,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欣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清脆悦耳的歌声,熟悉的一幕幕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把我们引入今天的课堂。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牛羊、绿色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土壤,我们很熟悉却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二、提出问题 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中有什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 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三、观察土壤。1.老师今天早上在田野里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新鲜的土壤,把土倒在纸上,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记录下来。2.取一块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要求:小组觉得已经观察结束了,就把土壤倒回到杯中,坐好告诉老师。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汇报。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枯树叶、水分、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你们看到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样描述的? 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专用名字,(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从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别找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吗? 这是地质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颗粒的大小区分的。它们的直径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清。你能想办法分清它们吗? 生交流。虽然我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但是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大概的区分出土壤的不同颗粒。四、土壤的沉积实验。1.教师演示讲解实验流程。把干燥的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彻底,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再观察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沉入水底的泥沙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这样?(边观察边记录) 土壤的沉积实验 方法 观察到什么现象? 把土块放入水中 用小棒搅拌 静置一段时间后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3.汇报:土壤中有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记录。(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静置一段时间后,水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枯叶等都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底层的颗粒最大,上层的颗粒最小。) 为什么会这样分层? (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是不同的。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土壤颗粒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那最下层颗粒最大的是什么?一层一层往上呢? (生答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教师讲解,沙砾通常叫小石子,粉砂和沙统称为沙)。在自然界中,土壤也是分层的,(出示土壤的剖面图。)跟我们刚才的沉积实验是一样的。现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五、认识腐殖质和盐分 土壤里还有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吗? 学生猜测。(师引:土壤中的植物要成长需要什么?) 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做土壤的沉积实验时,发现一些枯叶、动物尸体等都漂在水面上,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目前还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全部腐烂了之后就成为了土壤中的一种成分,叫腐殖质(板书:腐殖质)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很好的养料。土壤中还有盐分,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就像人成长需要营养成分一样,土壤中的植物成长也需要营养成分,而腐殖质和盐分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六、小结土壤的成分。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七、土壤和生命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大多数植物的扎根于土壤,很多小动物还把土壤当成自己的家。(说一说:蚯蚓、蚂蚁、蜗牛、老鼠等) (学生自学课本)读了资料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多么珍贵的土壤资源!土壤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护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交流。) (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会越来越美丽。) 为了防止我们的土壤资源的流失,课后要如何处理桌上的土壤呢? (回归到土壤中去) 七、课堂总结 土壤中有什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岩石风化 和 生物作用 共同结果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充(36分)

1、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实验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2、若要从海水中得到淡水,可通过 法,让水通过 和 两种方式由液态变成气态,气态水再通过冷凝变成液态.

3、人眼球内晶状体在视觉形成中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若用眼不当造成近视,则要配戴镜片为 透镜的近视眼镜.

4、若镜子里出现的字母为“P”字,则在镜子前纸上写的字母应是 ;若在显微镜的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P”,则实际字母为 .

5、夏季,人们在白天外出时常穿着浅色服装,这是因为 .

6、用碘液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

7、人类的遗传物质是指 .

8、在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男女体形出现明显差异,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 ;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身体上还会产生其它的外形差异,称为 .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体温计中的金属是 ,常温下呈 态.

10、某型号全自动洗衣机的额定功率为350W,若每天洗衣时间平均为30分钟,则每个月(按30天计算),洗衣机耗电 度.

二、 选择题(20分)

1、下列现象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自来水笔吸墨水 B 用塑料管吸汽水

C 茶壶盖上都留了至少一个小孔 D 大柜子不易推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 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C 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之一.

D 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

3、菜农以塑料大棚作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有时在大棚内燃烧木炭以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其主要目的是( )

A 使害虫窒息死亡 B 促进光合作用

C 促进呼吸作用 D 提高室内温度

4、白玉兰开放的时间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家电着火时用水扑救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天然气管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 用肥皂水检验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6、雷电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在大树下、电线杆下、广告牌下躲雨

B 使用金属杆的雨伞遮蔽

C 暂时切断不用的电器电源

D 在雷电中打手机,寻求帮助

7、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水蒸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焚烧树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B 将废塑料就地烧掉,以消除“白色污染”

C 加高工厂的烟囱,以减少SO2对环境的污染

D 运输沙土的车辆盖上苫布,以免增加空气中粉尘含量

9、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通过了有关地方性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这是因为这类洗衣粉中的磷会污染( )

A 大气 B 耕地 C 河流、湖泊 D 食品

10、冬天,人进入空调车,眼镜片会变得模糊,这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 )

A 水的汽化 B 水的液化 C 水蒸气汽化 D 水蒸气液化

三、连线题(5分)

营养素种类 营养素缺乏症

VA 贫血

VB1 佝偻病

VC 夜盲症

钙 脚气病

铁 坏血病

四、图表题(14分)

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据下表回答问题:

原 因 哺乳动物 鸟 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 17% 12%

其它原因 20% 8%

1、 画一张可以对比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和受到威胁原因的条形图.纵轴表示每一种动物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 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鸟类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给出造成哺乳动物和鸟类之间数据差异的合理解释.

五、综合分析题(25分)

(一) 十七世纪的欧洲,当时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植物是火与土的结合.比利时海尔蒙特举目仰望参天大树,心是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物质使树木成长的呢?” 海尔蒙特决心探索树木成长的秘密.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的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

提出的问题是

实验前的假设是

设计并实施的探究方案是

实验得到的数据有

分析数据发现

得到的结论是

2、 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原因是

3、 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

.

4、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散失到空气中.

5、 海尔蒙特的这段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

(二) 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自己动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天,妈妈买回一些大豆种子,她非常高兴地说:“我找遍整个种子市场,这些种子是晒得最干的,一点水分也没有,这样买得最实惠了.”我马上纠正妈妈的说法:“晒得再干的种子里也是有水分的.”妈妈不相信,我做了一个实验使她终于心服口服.

我的探究过程是:

1、探究的问题

假设

2、我向科学老师借了仪器,实施我的实验方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实验现象是

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怎样放得更大教?新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1、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小学教科版科学《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质量。实验:用两个吹了气的气球放在天平两边,调节天平让其平衡,用针刺破一个,天平向另一边倾斜,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凤仙花一株大约有多少粒种子?

一般凤仙花每一朵花都会结一只果,每个果里都有6——8个种子,一株凤仙花按开50朵花计算,有50只果,那么每株可产种子300——400粒。当然了这也是估计数,没人数过。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兵显微镜怎么用?

显微镜的用法如下:  1一只手握住镜壁,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的反光镜,从目镜向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夹片夹夹住,要用标本恰好在通光孔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是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楚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这是科教六年级下册教辅书上的内容显微镜也是中小学必须掌握的科学及物理、生物知识点

科学教科版和大象版的区别是什么?

科学科教版和大象版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先后顺序不同

人教部编版《绿》PPT课件?

绿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从“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就可看出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ppt课件?

植物的共同特点: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不会移动,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会生长繁殖,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科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式?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 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 厘米

1米=10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是10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是100,是对应长度单位进率的平方.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 1 升

1立方厘米=1 毫升

1立方米=1000 升

相邻单位进率是1000,是对应长度单位进率的立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04357.html

标签: {$tag}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为何仰望天空?

为何仰望天空?

2020 年上半年,天文奇观接踵而至,10 年一遇的日环食、4000 年一遇的新智彗星挑拨着大众的兴奋神经,引发全民的关注与热议。 天空,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浩瀚的苍穹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待解的疑问,我们仰望天空,也是在探寻自...

理工科科研结果展示怎样让PPT高大上?

理工科科研结果展示怎样让PPT高大上?

这绝对是一个扎心的提问。可能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科研成果,由于ppt制作的繁复冗杂,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有不同程度的方法: 1.短期而言,最简单的方式是利用一些ppt美化插件,这里就不打广告了,这种ppt美化插件可以提供丰富...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18页题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18页题

4 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积一定)5 (1)成正比例。铅笔的总数:盒数=每盒铅笔的支数(比值一定)(2)成反比例。学生数×平均每人占地面积=教室面积(比值一定)(3)成反比例。生产零件总数:需要的人数=每人生产的零件个数(比值...

美术中的结构素描大概分几步

美术中的结构素描大概分几步

素描分类:一、按传统体系分1、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例如盛唐吴道子所创,宋朝李公麟将白描推向纯美的境界。2、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二、按表现手法1、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型或称“结构素描”,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形式,它是以表现...

二年级下册音乐歌有那些?

二年级下册音乐歌有那些?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有如下歌曲:第一课 :嘀哩嘀哩、春晓、大树妈妈、郊游。第二课: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第三课:玩具交响曲,出发,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第四课:加夫特圆舞曲,霍拉舞曲,假如...

ppt的格式 是什么样的

ppt的格式 是什么样的

ppt或者pptx。只能浏览的pps也是 ppt是什么样? 老师上课用电脑全屏播放的课件,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播放的就是PPT,也有好的制作可以流畅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