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七年级历史14,15课知识清单(七年级历史第14课知识总结)

zhao_admin1个月前 (04-24)历史课件8

历史知识清单皇帝制度?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时期,建立起的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主要包括皇位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制等主要方面,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经过数代王朝的沿袭、发展、以及不断的更新。直至1916年左右才消失,在历史上存在了2137年。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以君权神授为任何事理论基础,用异常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以及如果进行皇位继承等许多措施和规定,来确保皇帝唯我独尊的崇高地位。保证皇帝高居于国家之上,使之权力至上,形成一个紧凑的国家体系。

皇帝这一叫法来源于历史的“三皇五帝”。秦始皇嬴政打败六国建立秦朝后自认为功比三皇五帝更高,所以决定用“皇帝”称呼自己的方式,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政体,历史上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和权力主体,无可争辩的国家首脑和最高统治权力的拥有者。

皇帝一人独揽大权,全国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矿场等都属于他一个人。如同所说:履至尊而治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可看出可是真是写照。“天下之本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帝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可以“离散天下之子女”。权力无限大。让人心生敬畏“明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

皇帝是唯一最决策者,有权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的事物,更不用说是各级地方军政系统和文武官吏,皇帝有权利要求他们按照他的命令去行动,他的命令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可违背,如若违背会收到各种形式的惩罚,痛苦万分。

皇帝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是全天下行动指挥能力最高的人,无人能敌。他通过奏事、朝议、刺察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掌握信息,了解社会状况,进行日常统治活动,以达到巩固统治的作用。

奏事方式分为面奏和书奏。面奏只有有资格的大臣们才可以自己进宫向皇帝上书。书奏是一种由具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通过写奏折并呈上奏折请皇帝阅览后,思考之后下指示形式。

奏事的文种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文种的使用范围不尽相同,不允许搞混乱错用。如果每个人都用错的话会乱了规矩。到清朝康熙和雍正时期,推行了一种制度,不但缩小了可以上奏的范围,而且上奏必须亲手写奏折上奏,奏前或奏后均不准向任何人泄露内容。

如果奉到皇帝的批示是不许向任何人出示的,并且要限期缴回,也就是不允许抄下来或者传阅,密奏制度反映出了社会晚期的皇权至高无上的问题。

皇帝继承的问题一直是历代君主最看重的问题。自西周到清朝中叶沿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继承制度,按照顺序嗣位的原则,皇位由正后所生的长子为嫡长子,拥有继承权,如果长子早年夭折,有儿子的话就立别的儿子,没有儿子的话再由按照嫡次子顺序继承。

只有在正妻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才会去考虑庶出的儿子。皇帝如果没有儿子则按照亲疏顺序的远近选立继位人制,订这套制度的目的是避免内部因为皇位的争夺而自相残杀,历史上手足相残的事情也不少了,希望凭借这个制度保持皇位交替的相对稳定。但是,皇帝制度建立后,宗法制度受到了许多的连续不断的冲击。历史上不断出现各式各样各种各样的动乱,如篡位,弑父等。

直到雍正元年,雍正下旨废除了嫡长为太子的制度,改用皇帝自己选人立储的制度作为当朝的继承制度,并施行,即皇帝在自己儿子中选取最满意的一个来当作继承人。

皇帝将选中的继承人的名字及有关诏旨写好封存到一个秘密的地方,等到临去世前或去世后,后人才将密旨公布,被选定者立即登上皇位就成为了新的君主。一切嫡庶兄弟都作为他的臣子。

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负责决定,任何人无论是皇后还是太后都不可以插手或者提意见。选立继位人不再以嫡、庶、长、幼等的条件,而以是否具有才能作为依据。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杜绝了因为君主不贤明或不够优秀而造成的危害。

2021福建中考历史知识清单?

记住中国共产党建立时间和一些战役 中国近代史和外国近代史就OK

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知识点简写?

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通西域以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 、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3、影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最有名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概括?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

 

①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②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

 

1.出现: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_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_满江红_》《蝶恋花》等。

 

3.代表

 

(1)苏轼:北宋文学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名家

 

(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补充

 

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史学上的“两司马”

 

 

2、艺术绘画:

 

 

3、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书法家是 赵孟頫。

 

◆释疑解难

 

1.如何看待瓦子?

 

(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2.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高起点,是在隋唐文化基础上的继续发展。

 

(2)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朝城市空前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对外海陆交通空前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一。 整式※1。 单项式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二。 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四。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2。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4。 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5。要注意区别(ab)n与(a 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 b)n=an bn(a、b均不为零)。※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五。 同底数幂的除法※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n)。※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10944.html

标签: {$tag}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李斯害死韩非子真相?

李斯害死韩非子真相?

他学问渊博、长于进谏,凭着一篇《谏逐客书》词条被鲁迅先生夸奖道:“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他精通文字、擅长书法,开中国小篆之先河;他远见卓识、能力不凡,成功地辅佐了秦王嬴政一扫寰宇、统一华夏。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据说却有着极强的嫉...

什么是历史教案和教学设计

什么是历史教案和教学设计

这个不同地区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设计需要写设计意图,就是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这个环节,而教案一般没有。...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材编写组)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材编写组)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苏联培养熟练工人的学校。1958 年前称技工学校、工厂艺徒学校等。1959 年 6 月,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改善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的决议》,把各种培养劳动后备军的学校(工厂学校、技工学校、...

怎样导入高中历史必修一的辛亥革命?

怎样导入高中历史必修一的辛亥革命?

第一种方法:可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入手,让学生联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那么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随之发生变化,中国人民与清王朝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人民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的...

古代战争中将领是怎么指挥军队作战的?

古代战争中将领是怎么指挥军队作战的?

我们没有经历过古代,了解古代的战争主要从书籍上了解,而且具有戏剧性。 这是不完全的。 古代的战争没有政治宣传,士兵作战具有强迫性,不具有自觉性。 因为作战的目与士兵们毫无关系,完全是帝王之间的恩怨情仇。 士兵们只知道用自己的命,毫无相关的去...

历史问题:中国建国后不久的“三年经济恢复计划”是什么?

历史问题:中国建国后不久的“三年经济恢复计划”是什么?

建国以后,1949年至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是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初创时期。在3年多时间里,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统一财经、外贸管制、调整工商业等一系列改革运动和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