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课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课件百度文库)

zhao_admin3周前 (04-30)数学课件3

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判别式?

化成一般式,判别式为b^2-4ac

b^2-4a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无解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由来。?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判别式=b²-4ac这个判别式是根据方程的求根公式得来的,因为ax²+bx+c=0===>a(x+b/2a)²-b²/4a+c=0===>x=[-b±√(b²-4ac)]/2a从求根公式可以看出,b²-4ac的结果决定了方程是否具有实数根,或具有什么样的实数根,所以,就称b²-4ac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符号△(1)当△=0时,方程具有一个实数根(或两个相等实数根)

(2)当△0时,方程具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根据求根公式和判别式,推导出韦达定理假设一元二次方程具有两个实数根x1、x2,则这两个实数根的关系为:x1+x2=[-b+√△]/2a+[-b-√△]/2a=-b/ax1x2=[-b+√△]/2a×[-b-√△]/2a=c/

a当然,上述条件成立(包括判别式)的首要条件是a≠0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推导过程?

(1)ax²+bx+c=0(a≠0,),等式两边都除以a,得x²+bx/a+c/a=0,

(2)移项得x²+bx/a=-c/a,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b/a的一半的平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b²/4a²。

(3)配方得x²+bx/a+b²/4a²=b²/4a²-c/a,即(x+b/2a)²=(b²-4ac)/4a²,

因为a≠0,所以4a²一定大于0,只有b²-4ac大于或等于0才能继续开平方。

所以b²-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4)开平方后得x+b/2a=±[√(b²-4ac)]/2a(√表示根号),最终可得x=[-b±√(b²-4ac)]/2a。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命题思考?

解析:(1) 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简称为“判别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指的是:ax²+bx+c=0(a≠0)的三个系数构成的代数式b²-4ac,简记为Δ(3) 判别式的作用:(1) 判定一元一次方程的根的个数。(2) 结合韦达定理,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3) 二次函数函数对应的零点方程是二次方程。因此,判别式可间接判定二次函数的零点个数及分布情况。显然,(1) 实际解题时,判别式,Δ,b²-4ac在大多数时候,指的都是同一个东东。(2) 二次函数是没有判别式的。(3) 二次函数对应的零点方程有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运用前提?

判别式法的使用条件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而且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正整数解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x={-b±根号下(b^2-4ac)}/2a

根的判别式b^2-4ac,完全平方数开方后为整数,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整数,不是完全平方数,开方后不为整数,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不为整数了

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判别式怎么来的?

答: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判别式的来历是:一元二次方程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的纵坐标是4a分之4ac减b平方,当a大于零时,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而4a也大于零,若4ac减b平方小于或等于零,则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位于X轴下方或在Ⅹ轴上,即图像与X轴有交点,则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就有实根。若负4a小于零而b平方减4ac大于零,也就保证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所以b平方减4ac大于或等于零就成了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数根的判别式。

虚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根的判别式麽?

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一般有四个工具可以选用,求根公式,韦达定理,判别式和虚根成对定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它们的适用条件,其中的求根公式和韦达定理对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都有效,但是判别式和虚根成对定理则必须要在实系数的条件下才能使用,比如虚系数的条件下有时候判别式就是一个虚数,没有正负之分。遇到虚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问题,一般都是采用分离实部虚部,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解决。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什么意思?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反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依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b2一4ac,当判别式大于零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判别式等于零时有相等实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希腊字母的读音?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希腊字母写作Δ,一般汉语标注为德尔塔,也就是希腊字母的近似发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15141.html

标签: {$tag}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