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中学数学的介绍

zhao_admin2周前 (05-04)数学课件12

中学数学的介绍

中学数学该刊为、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1《中学数学》创刊于1979年3月,由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主办,月刊,16开本,48页,彩色封面,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中学数学》坚持“面向中学,服务教学,联系实际,传经释疑”的办刊宗旨,突出“导向性、探索性、实用性、资料性”的办刊特色,系受全国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喜爱的中数期刊之一。所设栏目“名师新篇”、“新秀论坛”、“教改探讨”、“初数研究”等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材教法”、“教学设计”、 “解题技巧”、“奥林匹克”、“复习参考”等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低、中、高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15%、70%、15%,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A层,为基础组;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为中等组;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C层,为优秀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祥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每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例如,对教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

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一代数《数列求和》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数列求和常见的几种方法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求和的解题策略,便是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l是数列求和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必须切实掌握:

例1求数列的和,通过对例1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例1会用倒序求和;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2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倒序求和方法。 例2求数列的和,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2中数字间的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2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等式的两端同时乘以数列的公比,然后两式相减求其和。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3,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3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3求数列的和,在解这个题目的过程中,用到了列项错位相抵的方法求和,例3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纽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

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还是以《数列求和》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

A组作业:求数列的和

B组作业:求数列的和

C组作业:同B组,还要完成下面两题 (1)求数列的和 (2)求数列的和

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给学生讲明了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6、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以二道为宜。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C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参考资料:

如何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江西省南康唐江中学 罗太平 341411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农村高中学校的生源头状况及分层次教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高中的普及,文化基础较好的初中生已跨入了高中的门坎,而因为城乡地理位置的关系,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随着这种家长观念的形成,普通农村高中就不是完全择优录取。因此,开展农村高中学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2、农村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2.1了解差异,科学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是拔尖的优等生;B层学生: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学生: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2、针对不同对象,按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备课

在备课时,采用复式备课的形式,分层次设计教案。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教学中,应要求C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题,要求A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题。

2.3、因材分层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在听课时不等待,C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C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A层“吃得饱”。

(2)课堂练习难度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3)学生课外练习,分层训练

针对教材配套练习,可以将一章节练习分为基础题和层次题两部分。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是指同一大题里安排三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做相应的题,难易不同,但各小题所得分相同,这样使得低层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高分”的喜悦,从而提高该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分层次教学的初步成效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使同学们在互相竞争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试验班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4)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更加热爱学生,更加兢兢业业,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激励了教师自身提高。

4、结束语

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挑战,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管理的繁杂程度,但它是职业教育应对学生差异,走出困惑,提高教育效益的必然选择和最终结果。或许,它真的能让学校、教师从无所适从走向一个 “有教无类”新的境界,使学生从痛苦走向愉悦,并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 冯跃峰;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付海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1562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