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武汉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

访客2年前 (2021-05-12)历史课件83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武汉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

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舞场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

武汉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

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191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张立新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张立新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既然不...

08年的土改主要内容是什么

08年的土改主要内容是什么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新土改的信号已经准确无误的向全社会释放出来,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论。基层干部认为新土改要先做好三个基础工作。一是农民亟需系统地普及法律知识。以土地自由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新土改,一旦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农村面貌必将产生...

成考理化考什么?

成考理化考什么?

一、成考理化考什么? 高中物理和化学。 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专科起点升本科统一考试科目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除统考科目外,是否再加试专业课,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如需加试专业课,由招生院校...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有什么不同呢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1.年代不同 2.秦...

东方讲究集体,西方讲究个体,是什么造成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东方讲究集体,西方讲究个体,是什么造成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简单的这两句话并不能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表达出来。什么东方讲集体西方讲个体两者本来是一回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是从私有,个体漫长过渡而来的,哪有新鲜的东西?现在讲个体,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产生的社会主...

有关明朝历史

有关明朝历史

古代关于这些朝代的史书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 (没有清朝) 二十五史中的《新唐书》、《旧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 近现代钱穆《国史大纲》 吕思勉《中国通史》,孟森《清史12讲》,《明史16讲》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