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小学新北师大版上册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第一课时一共多少个教案

小学新北师大版上册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第一课时一共多少个教案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影象---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影象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资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清派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教案及反思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L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资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2016年新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课件 发不了连结自己百度 儿讯网

每日更新上千脊正早个资料。资料包含小学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课件、试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服务中心释出需求,网站将通过其它渠道帮助你寻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课怎么上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 一个老师的 你可以借鉴

第一节课就是我数学,在那45分钟里我没有讲书本上的新知识,而是与学生聊了开来,今晚一时空闲,整理之)

上课 *** 响起,师生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我姓#,(板书:#),大家一起来说说,这“#”字有几个笔划呢?

生:12划。

师:(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你说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字有12划的?

生:我是一笔一笔数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是通过数数得到的是吧!你来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学会数数的,是上学前呢还是上学后?

生:应该在上学前,反正上幼儿园老师教我们数数的时候我就已经会了。

师:如此说来不是学校老师先教你数数了,那一定是你家人了,最有可能的是你的爸爸妈妈。

生:(点头)应该是爸爸妈妈了。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在你这么小的时候就教你数数吗?

(学生茫然,老师示意其坐下。)

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在上学之前就学会了数数(学生们纷纷点头),那为什么你们的家长这么早就教大家数数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人们都知道,数学太重要了,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人们离不开数学。(板书:生活离不开数学)。举个例子,如果你到我这儿来买糖,我知道你不会数数,我可能指著十颗糖对你说,这是二十颗糖,要***钱,你想想,你们怎么樱雀了?

生:太吃亏了!

师:对,你们太亏了,所以爱你们的爸爸妈妈们什么都可以不用先教你,数数首当其冲要让你们学会。

(学生笑。)

师:再举个例子,刚才上课前我看你们在教室里乱纷纷的,有些拥挤。

生:是啊,太拥挤了,在教室里没什么好玩的。

师:其实不但你们班很拥挤,初三、初二各班也很拥挤的,各班都是很拥挤的情形,能从我的描述中知道哪个班级更拥挤些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样才能比较出哪班更拥挤呢?

生1:可以把各班的人数统计出来进行比较,看看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就是哪个班级最拥挤。

生2:报到时我发现初一的教室比初二初三的教室更大一些,所以我想单单数人数还不是很准确的。

师:那怎么办?

生2:可以把各班的人数统计下来,还有把各班教室的长和宽也测量出来,然后把人数除以教室的面积就可以比较出哪班更拥挤了。

师:太好了,同学们看看,通过数学的测量与计算,我们就能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准确地表达明白了。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可要学好数学啦!不过我看过了你们的分班考试,有些同学的数学成绩可还是不够理想哦!认为自己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大胆地举个手。

(个别学生羞答答地举手,老师示意其中一位站起来回答。)

师:你感觉数学学起来怎么样?

生:太难学了,小学里老是计算来计算去的,很那个。

师:很哪个呢?是不是很枯燥没有味道?

(学生点头,其他很多学生也纷纷附和。)

师:其实数学是很迷人的,数学魅力无穷。(板书:数学魅力无限。

(很多学生作不以为然状。)

师:哪位同学对音乐方面比较喜欢的请举手。(老师让其中一位举手的学生起立回答)你来说说你心中的歌星是谁。

生:周杰伦。

师:你说会不会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周杰伦呢?

生:(作犹豫状)这个难说。

师:那你认为二百年后人们还会知道周杰伦吗?

生:那更难说了。

师:那你知道贝多芬吗?

生:当然知道。(另有学生在底下嘀咕,谁不知道贝多芬呀!)

师:对,谁不知道贝多芬呀!贝多芬生于1770年卒于1828年,可到如今全世界的人们还会记起他来,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交响乐太美妙了,成为了世界音乐的经典,而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其中一方面原因是那乐曲中流淌着我们初中数学中要学习的黄金分割的完美和谐,除了贝多芬外,世界重量级音乐家莫扎特、舒伯特等人也利用黄金分割的和谐美创造了乐曲中的经典。不但是音乐,绘画也需要数学,同学们说绘画的泰斗是谁呢?

生:当然是达.芬奇。

师:对,我们都知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永垂绘画史,除此之外《维特鲁威人》名声也不少,我建议大家课外有心去网上搜索一下“达芬奇与数学”,你会发现他不但是绘画家还是一个数学家的,他将数学融合到了美术当中而不朽的。另外你们也可以去搜索一下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中的数学问题,你会发现数学在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它的无穷魅力,并因些对数学改变点看法。(边讲解边多媒体演示《维特鲁威人》、巴黎圣母院、金字塔等相关介绍)

(学生点头。)

师:同学们,既然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本身魅力无穷,那么我们学会“做数学”的关键是要做什么呢?(注解:所谓“做数学”就是把注意力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内容方面转移到数学过程方面。亦即强调数学知识在人脑中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做”,即制造、从事某种工作、活动的意思。――摘自网上论文《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老师板书:“做数学”的关键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刚才你们中很多人一直看着我并听我讲了这么多,你们在看我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的年龄呢?请你们来猜猜我有几岁?

生1:我猜你是35岁。

师:你是怎么猜的?

生1:(不好意思地回答),我看你的样子应该是35岁左右的。

师:有想过其他方法吗?

生1:没有。

师:同学们,他通过观察来说出我的年龄,这是我所说的第一个关键――观察,而且要细心地观察。(板书:细心观察)

师:想过其它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生2:我把你与我的家人对比了一下,感觉你应该是37岁。

师:这位同学用得方法也不错,因为我们之间是第一次见面,大家对我很陌生,要想知道我的年龄,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家人中找找,然后比较一下,就可以说出一个年龄来了。不过要比较的话,我们只能找相仿的进行比较,总不能拿我与七老八十的老太太来比较是吧。(学生们笑,老师板书:合理比较。)

师:有了观察,也有了比较,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心目中我的年龄,这年龄是不是就是我的准确年龄呢?

生:不一定,是我们猜的。

师:对,是你们猜的,虽然猜得不一定准确,但是我允许你们去大胆地猜想,数学也允许大家做一次次地大胆猜想。(板书:大胆猜想。),不过猜的东西毕竟是猜的,说服力还不够,接着我们还要做什么呢?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3:(大声爽朗地说)老师,因为你的脸色有些不好,脸上有点黑斑了,而且刚才你笑过了,笑起来的时候你的脸上有些纹路了,所以你绝对不是个二十几岁小姑娘了,你肯定在三十五到四十之间。

师:大伙儿听听,她说得多爽朗自信,“绝对”、“肯定”两词都用上去了,而且我的年龄也确实在三十五到四十岁之间,为什么前两位同学没用这些词呢?因为第三位同学用上了“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什么”了,这是因果关系,你们说这方法叫什么呢?

生:推理。

师:对,是推理,我们可以用相关的知识推理出一个新的知识与规律,我们的推理必须要严密。(板书:严密推理。)

师:通过这个具体问题的说明,对大家今后“做数学”的学习我提出这样的要求:仔细观察,合理比较,大胆猜想,严密推理。大家一起来念一遍。

(学生齐声念。)

师:同学们,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魅力无限,让我们牵起手来,做好数学思维体操每一天!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 一个老师的 你可以借鉴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络。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汇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萤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汇入

1、(1)10个十是( )

(2)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3)4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5)21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十位上是( ),表示( )个十。

2、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先提出游戏规则:不能说出数字,只能说大或小。

(挑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一个20以内的数字,另一个同学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数字。)

请你们帮他提示一下,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资讯?

(板书:小熊21 小猴18)

师:从这两个资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总结。

3、探索32和34大小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探索出了这两个数的比较方法,智慧老人还不服气,不相信你们能这么快探索出来,所以又出了两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比较方法。

教师小结:十位相同时我们比个位。三位数大于两位数等。

三、反馈练习。

1考考你。(课件)

在( )里填上“>”、“<”或“=”。

48( )45 62( )75

59( )59 57( )56

80( )90 98( )89

(抽两三道让学生说出比较方法)

2、把下面的数放在正确的位置。

58 98 60 36 79

> > > >

3、完成课本28页看一看,填一填。

4、完成29页1题和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是什么诗歌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晃的夕阳……

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著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学习杂交水稻的知识,

和著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著新的资讯,描画著美好春光。

[教科版第十册课文]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儿,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呵,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幢幢厂房。

儿童乐园充满著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和著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投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著新的资讯,描画著美好春光。

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课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谁的红果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是呀,春天百花盛开,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

(PPT出示春天的图)

师:小熊和小猴相约来公园里玩,看!他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二、探究新知

(一)寻找资讯

(PPT3:主题图)

师:你在图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贴动物头像,板书数学资讯

(二)分析问题

师:小熊和小猴的红果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多。

师:谁的红果多呢?

(师板书问题)

师:要知道谁的红果多,我们先要比较21和18的大小。

师: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好方法?

(三)探究方法

师:先动脑筋想一想。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想出方法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反应得可真快,很好!试着大声的把你的方法说出来,我来听一听。还没有想出方法的同学,没关系,你可以用你身边的学具帮助你,也可以和同桌合作研究。现在开始吧!

(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方法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认真,有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21和18的?

生1: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师板书方法)

生2: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师板书方法)

生3、4:用小棒代替红果,发现21有2捆多1根小棒,18却只有1捆,所以2118。

生5: 21的十位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师板书方法)

生6、7: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

生8:21-18=3,所以21比18大。

生9:先比较这两个数的十位,一个是2,一个是1,2比1大,所以2118。

(师板书方法)

师:同学们展示了这么多方法,不论大家是用小棒,计数器,还是利用数的组成,甚至直接观察来比较21和18,实际上比较的是?

生:十位上的数。

(师将2和1用彩笔区分强调)

师引导总结: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五)比一比:32和34

师:小猴输了比赛,可不服气了。

(PPT播放小猴的话:穿红果不是我的强项,如果用计数器拔数,我一定能赢!看,出示计数器)

师: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生答师板书32和34)

师:怎么样比较32和34呢?

生:因为2比4小,所以32小于34。(师将2和4用彩笔区分强调)

师:他比较的是什么?

生:他比较的是个位上的数。

师:你为什么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呢?

生:因为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都是3,所以要比较个位。

(六)比一比:100和99

师:这次小猴果然赢了,他很得意!又赶紧在计数器上拔了许多珠子(PPT展示小猴拔的数)只给小熊留了一颗(PPT展示一颗珠子),没想到小熊居然赢了,它是怎么做到的?

生:小猴拔的数是99,小熊将那一颗珠子放在百位上,这个数是100。

师:大家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呢?

生:99是两位数,100是三位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

(七)回忆方法,归纳总结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所比的数。

100>99 这两个数你是怎样比的?

21>18 这组数的比较方法是什么?

3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1954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列举地质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各举一例

列举地质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各举一例

山地:特点:峰峦起伏,坡度陡峭,一般在海拔500m以上 举例:昆仑山平原:特点:平坦广阔,一般在海拔200m以下 举例: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特点:起伏不大,坡度和缓,一般在海拔200~500m之间 举例:江南丘...

高中的区域地理

高中的区域地理

1.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原因:因为修筑铁路一般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而且河流的走向是中间向两边 2.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自然因素:地势平坦,沿海,气候适宜 3.西侧。有利条件:沿海,航运发达,有铁路,路上运输发达,有优良海港 这都是我...

求初中地理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求初中地理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

高中地理: 如果南北回归线都向赤道靠拢 ,也就是热带的范围减小,那寒带和温带的范围

高中地理: 如果南北回归线都向赤道靠拢 ,也就是热带的范围减小,那寒带和温带的范围

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原本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极圈内为极夜;若南北回归线都向赤道靠拢,即北回归线南移了,那么南极圈也应当南移。(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度数相加等于90度)...

去温州地区支教,小学四年级上完的学生可以教他们什么内容的数学

去温州地区支教,小学四年级上完的学生可以教他们什么内容的数学

可以在假期,让他们熟悉熟悉一下五年级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假期给他们先上五年级的内容,不过不要讲得太深刻,把基础稍稍讲讲就ok了。...

海水性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海水性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海水的性质:1.海水温度 海洋水的温度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2.海水密度 海水的密度比纯水大,约为1.022~1.028g/cm3它随温度、盐度和气压而变化。3.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