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过桥今有a b c d 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a 2 分;b 3 分;c 8 分;d 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的走法才能在 21 分 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2.巧插数字125 × 4 × 3 = 2000, 这个式子显然不等,可是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吗?

3.温馨四季春夏 × 秋冬 = 春夏秋冬春冬 × 秋夏 = 春夏秋冬式中 春、夏、秋、冬 各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你能指出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吗?

4.破车下山一个破车要走两英哩的路,上山及下山各一英哩,上山时平均速度每小时15英哩问当它下山走第二个英哩的路时要多快才能达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0英哩?是45英哩吗?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呦!

5.共卖多少鸡蛋王老太上集市上去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蓝子里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蓝子里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共卖出多少个鸡蛋? 

答案 :

1 先是a和b一起过桥,然后将b留在对岸,a独自返回。a返回后将手电 筒交给c和d,让c和d一起过桥,c和d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b,让b将手电筒带回,最后a和b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分钟。 

2 插入数字后的式子为:1725×4×3=20700 

3 春=2;夏=1;秋=8;冬=7 

4 无论如何破车的平均速度也不可能达到30英里/小时。因为当平均速 度为30英里/小时时,破车上、下山的总时间应为1/15小时。而破车上山就用了1/15小时。所以说破车的平均速度是达不到30英里/小时的。 

5 王老太共卖了10个鸡蛋。

趣味数学小常识

1.数学常识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梁绝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 、“体验” 、“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 品 名 黄瓜 白菜 萝卜 猪肉 单 价(元) 数量(千克) 总 价(元)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 物 招 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 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 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

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橡穗姿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族拆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 (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50+20+30=10040+40+20=100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 (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 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

2.数学趣味小知识 简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数学小知识

数论部分:

1、没有最大的质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

拓扑学部分:

1、多面体点面棱的关系:定点数+面数=棱数+2,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也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

3、把空间翻过来,左手系的物体就能变成右手系的,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节很好的头脑体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3.数学趣味小知识 简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数学小知识数论部分:1、没有最大的质数。

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

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

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拓扑学部分:1、多面体点面棱的关系:定点数+面数=棱数+2,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也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3、把空间翻过来,左手系的物体就能变成右手系的,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节很好的头脑体操,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4.急需

问:一列火车重30T,一座桥能载重20T,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这列火车是怎样顺利通过这座桥的?答:车长桥短。

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假如你“一”的长度为8 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 ,则可知课桌长 为56 厘米。

如果你每步长65 厘米,你上学时,数一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 学校有多远。身高也是一把尺子。

如果你的身高是150 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 周的长度大约是150 厘米。 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

要是你想量 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 了。

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这是为什么?等你学会比例以后就 明白了。

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 秒能走331 米,那么你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 乘听到回声 的时间,再除以2 就能算出来了。

学会用你身上这几把尺子,对你计算一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在你的日 常生活中,它也会为你提供方便的。

你可要想着它呀! 冬令时节,天寒地冻,小猫、小狗在睡觉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趴着身子, 而是喜欢蜷缩着。那么你是否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它与数学有联系吗?我们先来 思考一道熟悉的数学问题,题目是:用12块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成不 同的长方体,共有几种不同搭法? 通过动手搭拼、试验,得到4种不同的搭法。

利用学过的知识,可知道这4个长方体的体积都相等,而它们的表面积分别为: 50(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38(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 即(图4)的表面积最小。 这道题表明这样一个数学规律: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小正方体之间的重合部 分越多,其表面积就越小。

根据这个数学规律,我们不难悟出:小猫、小狗在冬天喜欢蜷缩着身子睡觉, 正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身子相互重合部分,因此,减少暴露在外面的表 面积,也就是受寒面积减少,散发的热量也会减少。小猫、小狗在冬天蜷缩着身 子睡觉可以起到防寒保温的作用。

5.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知识

1.一个服装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现有66名工人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

2、小王有三本集邮册,全部邮票的五分之一在第一本上,N除以8(N为非零自然数)在第二本上,剩余的39张在第三本上。小王有多少张邮票?

3.小明看着自己的成绩表预测:如果下次数学考试100分,那么总平均分是91分,如果下次考80分,那么数学总平均成绩是86分,小明数学统计表是已经有几次考试?

1

设x名工人生产上衣,得

4x=7*(66-x)

则x=42

所以一天可以生产 4*42=168 套服装

2

设其有x张邮票.得

x/5+N/8+39=x

化简得 4x/5-N/8=39

由题意知,N为8的陪数,又4x/5为偶数,39为奇数.则N为8的奇数陪数.设N=(2t+1)*8 得4x/5-(2t+1)=39

x=(100+5t)/2

则5t为偶数,再设t=2w,得x=(100+5*2w)/2=50+5w

由此可知,共有50+5w 张邮票, w为0,1,2,3,4,。

此时N=32w+8

3

设有x次考试的成绩,现在的平均分为a.则有

(xa+100)/(x+1)=91

(xa+80)/(x+1)=86

两式相减得20/(x+1)=5

则x=3 a=88

即 现有3次考试的成绩

6.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

7.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2104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幻灯片课件(八年级数学上ppt)

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幻灯片课件(八年级数学上ppt)

八年级上册数学特点?初二数学学科特点及建议如下:初二阶段主要锻炼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这两大思维。具体代数部分重点是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因式分解和分式方程。这部分概念不是很多,要记忆的知识点也不是很繁杂,要进行反复计算的题型...

数学名言

数学名言

关于数学的句子: 一:傅立叶说:“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 二:克莱因(美国数学家)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三:拉普拉斯说:“在数学中,咱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 四:...

求个分式的反函数(深奥)

求个分式的反函数(深奥)

y=1/x+x x^2-xy+1=0 x=[y+√(y^2-4)]/2或x=[y-√(y^2-4)]/2 所以反函数为:y=[x+√(x^2-4)]/2,(x>2或x2或x...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课件(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案)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课件(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案)

什么称为相应几何体表面展图?有些几何体的表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称为相应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圆柱的表面,可以展开成长方形和圆。长方形和圆可以称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又如,圆锥可以展开成扇形和圆,所以扇形和圆可以称之为圆锥的展开...

我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

我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

展开全部初中毕业好多年了个人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吧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全面复习,把书读薄 全面复习不是生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相反,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各内容各方法的本质联系,把要记的东西缩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学知识,多抓住问题的联系,...

怎样将数学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怎样将数学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新课程把基本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