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初一科学第四章讲解

访客2年前 (2021-05-15)科学课件79

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虽然大部分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

(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分子之间有空隙;

(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所以,我们说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同样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

如何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如水由冰TO液态水TO水蒸气,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

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熔化—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蒸气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在室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度的水蒸气比100度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 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反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干是升结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丸放入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溶解性和酸碱性

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在水溶液中,某种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浓度一样,性质相同。

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都一样。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

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酸性物质:强酸:具有腐蚀性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弱酸性物质

盐酸 硫酸 硝酸 食醋 一些果汁

碱性物质:强碱 去污能力

弱碱性物质 去污能力 石蕊试纸 PH试纸

烧碱(氢氧化钠) 熟石灰(氢氧化钙) 氢氧化甲 氢氧化钡

小苏打 纯碱 洗涤剂

如何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呢?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至14之间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人体血液的PH为7.39至7.45.血液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人就有可能死亡。人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酸性增强,就会引起恶心,头晕等现象

人的汗液的PH大约为5.5至6.6.肥皂,香皂,药皂的PH也有所不同。肥皂的PH高,碱性强,适用于洗衣物;香皂,药皂的PH抵,适用于洗脸,洗澡。

食用醋酸的PH为3左右,因为酸性环境下可抑制细茵的繁殖,所以人们喜欢在一些食物中加入少许食用醋酸,这样既能使食品不易变质,又可增加风味。

土壤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各种农作物对PH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来说,中性土壤最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向有效养分转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PH为4至6的土壤会使农作物根系发黑;PH为8以上的土壤会腐蚀农作物并板结成块;盐碱地的PH多在9以上,草木难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391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父亲与鸟》PPT谁有啊?

小学二年级《父亲与鸟》PPT谁有啊?

到这个邮箱的收件箱去取(都去掉空格) 地址:a p p l e s e e d 0 0 7 @ 1 2 6 . c o m 密码:1 4 7 3 6 9 邮件发送人:两国 邮件标题:父亲和鸟...

四岁半男孩到底上中班还是大班 我家宝宝四岁半了?

四岁半男孩到底上中班还是大班 我家宝宝四岁半了?

上中班,打好基础知识。 即使现在去上大班,以后大班还得再上1年。 现在小学有的地方是6岁,有的地方是7岁。岁数没到的孩子小学不接收。 应该是上中班吧,要不然上了大班的话还要重上一年大班。 上中班,我家宝宝就是四岁多,上的就是中班。况且假如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视频(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视频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视频(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视频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新课程答案?应该是六,因为人二画,四下双数是六,二四六人教版四年级上下册古诗?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第六单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大气结构示意图?

大气结构示意图?

随着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变化。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上界为85km左右)、热成层(上界为800km左右)和散逸层(没有明显的上界)。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

为什么孩子刚开始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了三年级却慢慢下降了?

为什么孩子刚开始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了三年级却慢慢下降了?

三年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小学生成绩的分水岭。 我作为一个从教20年的小学语文老师,以我的视角来谈谈“为什么孩子刚开始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了三年级却慢慢下降“的原因: 因为一二年级成绩都比较集中,一二年级的学习,可以通过...

什么是科学?你赞同清华吴国盛教授的解释吗?

什么是科学?你赞同清华吴国盛教授的解释吗?

吴教授写了本书,就叫《什么是科学》吴国盛教授致力于研究科学史,在国内就算科学史这个领域的权威大佬级人物,虽然他关于科学的认识上,和其它一些著名科普者,如方舟子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在有一件事上,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