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王明阳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王明阳是个怎样的人

王阳明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

关于王守仁

王守仁的著作《传习录》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传习录》中的思想明显地表现了这些立场和观点。

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从这个原则出发,他对《大学》的解释与朱熹迥异。朱子认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是良知。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在他看来,朱子的格物穷理说恰恰是析心与理为二的。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为其修养论服务的。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王阳明的心即理的思想也有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本体论的含义。然而,如果偏重从本体论研究它,就会忽视它在王阳明修养论中的基础意义。

知行问题是《传习录》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也反映了王阳明对朱熹以来宋明道学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进一步研究。

朱子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子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析心与理为二。他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由这个认识出发,如果知而不行那只是不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本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有知行合一之说。在当时社会上、在理学发展中的确有知而不行的情况存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对时弊有纠偏的意义。但是他强调知行合一说不是仅仅针对时弊提出的,它首先是要说明知行之本体。知行合一说强调道德意识本来就存在于人心中,这是道德的自觉性。它也强调道德的实践性,认为道德方面的知不是关于对象的知识,而是道德的实现。知行合一也有一般认识论方面的意义,但它首先讲的是道德修养,对于后者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没有深入研究。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传习录》中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讨论。若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王阳明心外无理及其他学说,深入地研究他的这些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人心的本质是理,并且人能自觉到这种道德意识,所以人不需通过外物去认识本心之理,外物之理只是人心的表现。格致的工夫不是去认识外物,而是去掉本心的私欲之蔽。人心的明觉在程颢和朱熹处都有论述。读者在读《传习录》时应明了王阳明和他们的联系与区别。

应该承认王阳明以上的这些思想的确为人性善作了本体论的说明,有其历史意义。但也一定要看到,他的学说对人性恶的原因研究不够。虽然他的学说在明代下层人民中亦有影响,但仍不能说它有较大的普泛性。王阳明也注意到过利根和钝根之人要区别对待,但他的思想只适于利根之人。后人批评他近禅正在于此。这也是他不如朱学的所在,王阳明的这一偏失开始受到现代学者的注意,但是在当代新儒学的大家中,除梁漱溟以外,其他人对此尚注意不够。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也讨论了程颢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他指出,圣人有这个境界,因此他们看天下的人没有内外远近之分,均施之以仁爱之心。他进一步提出,天下之人的心和圣人之心是相同的,只因为有了私欲,所以反爱为仇。在王阳明看来,仁不仅是修养要达到的境界,也是人心之本体。王阳明对仁的解释偏重在道德修养方面。程颢所谈的仁和张载的合内外之道一样,兼有知识论的意义。

《传习录》中记载了为王学继承人争论不休的四句教。

这四句话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具体的善行只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发用流行。王阳明说人心之无善恶是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说,王阳明这样说是针对那些先有乎善者的。王阳明本人也说过: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与黄诚甫》)四句教对人心本体的界说和心学开创人程颢的思想是一致的。程颢说: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四句教显然是针对才质高的人说的,一般的学生是摸不着头脑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45901.html

标签: 守仁关于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教教好小学语文课

浅谈如何教教好小学语文课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语文ppt课件背景图片(语文ppt课件背景图片高清)

语文ppt课件背景图片(语文ppt课件背景图片高清)

语文ppt课件多少张合适?几十张语文PPT课件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老师通过PPT课件陈述教学内容,或将语文教材上的文字转化成电子信息,老师竟然将这种电子信息投放到网络上,或者是黑板上。因此,语文PPT课件一般可以有几张,几十张甚至上百张,但是为...

英语课件特点亮点介绍 课件特色亮点怎么描述?

英语课件特点亮点介绍 课件特色亮点怎么描述?

英语课件特点亮点介绍回答如下:英语课件是一种通过电子媒介来呈现英语教学内容的工具,其具有以下特点和亮点:1. 多媒体性:英语课件可以使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互动性:英语课件可以...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

        《  青春岁月 》     带这对成长的依恋,对成熟的追求,我们悄悄地踏上青春的阶梯,步向青春的大门。于是,多情多雨,多梦多思的季节到了,谁也无法抗拒,睡也不用回避。       这时候的我们,从一朵摇摇曳曳的小蓓蕾开始...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以学定教,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  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设民主和谐合作竞争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构...

小学生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教学

呵呵,我讲一下,我们当初学作文的方法吧,挺有效果的,当然仅止于参考 你可以叫你孩子每个星期完成两个任务,一个就是一到两篇作文。 另一个是让他完成每个星期至少要操两页的优美词句(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因为,很多老师都最注重开头和结尾,这两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