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的目标:

1、政治认同

学生能正确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

2、理性精神

懂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系,学生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

3、公共参与

学生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法治精神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核心素养的,有效的地理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心态深入思考,深层交流,探讨中顺利的把新知识与新方法纳入到自己的原有的体系中,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有效地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就要保证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合思维

29%结果提及

观念

26%结果提及

区域认知

17%结果提及

地理实践力

17%结果提及

空间视角

6%结果提及

地图技能

5%结果提及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对象复杂多变,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各要素有不同的组合,而且地理事物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核心素养目标模式?

核心素养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核心素养目标怎么写?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哪些?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够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形成“结构决定质”的概念。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产生,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作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明。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理解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发现并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意识;欣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地理学科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2、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3、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

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要求: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本质是?

中学地理学科只有四大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简述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区别和联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什么是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以下几点:

(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1、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包括: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

2、人地协调观要贯穿于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线索;教学情境和教学设计要实现人地协调观的教育。

3、自然地理教学中要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人地相互影响的方式、强度、后果、原因。

4、人文地理教学中要以“了解人类活动过程及其区位因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人地相互影响的方式、强度、后果、原因。

5、区域地理教学中要以“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评价区域人地关系,并提出人地协调的对策”为线索,同时要使学生明确协调人地关系的办法。

(2)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1、地理实践力是在信息技术和地理工具支撑的环境下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

2、常见的地理实践活动有:观察景观图片、视频,实物标本;实地观察;制作实体模型、虚拟模型;进行地理实验;野外观察地貌、岩石、星空实践;人口、城市等社会调研。在此过程中要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要对人地关系有感悟和体验。

3、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能力是指:掌握行动的信息和策略(知识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行动的动机和兴趣、采取相关行动的意愿和反思行动的能力。同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自觉)、果断、自制、坚持的意志品质。

(3)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

1、综合思维是认识地理事象时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地理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2、认识地理演化(运动、过程)时,主要应用“动态”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用动态的眼光认识地理要素、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

3、认识地理成因(区位)时,主要应用“全面”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全面分析地理成因(包括: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地理成因)。

4、认识某区域的地理事象时,主要应用“系统”的思维(不排除也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即系统的认识区域内,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5、归纳地理特征、分析地理成因类问题时,主要用要素综合的能力;分析地理演变(发生、发展、变化)类问题时,主要用时空综合的能力;分析区域特征的形成及人地关系类问题时,主要用区域综合的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46486.html

标签: {$tag}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哪儿有地理七年级下 美国PPT

哪儿有地理七年级下 美国PPT

直接在百度上输入“美国.ppt”可以找到很多啊!你试试吧,比直接输入“美国”还是简单些的。...

物流地理第二版张重晓主编 物流地理第二版答案

物流地理第二版张重晓主编 物流地理第二版答案

中国皮肤性病学第二版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第2版 上下册 赵辩主编(彩色版)本书对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方面的临床问题提供了简明可靠的诊疗建议,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补充了大量新的参考文献,在提高全国皮肤病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初一的数学题目

初一的数学题目

初一的数学题目 1.表的刻度:5分钟为30度。8:30时很特殊,注意一下表时针在8与9之间。所以是75度角 2.主要比较0.15度与15分哪个大.方法就是将单位统一:15/60=0.25度 0.15...

嘉兴中考总分

嘉兴中考总分

一、嘉兴中考总分 语文数学各150分 英语120分 科学200 社政80 体育30 实验10 加分最多10分 总分750 二、中考数学的考纲是什么,压轴题难不难? 专家解释如下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中考数学压轴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

什么是喀斯特 地貌?

什么是喀斯特 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ras)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 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如石芽、石沟...

初一数学试卷分析(2)

初一数学试卷分析(2)

初一数学试卷分析(四) 一、试题分析: 本次数学试题起点低,坡度缓,注重基础性,关注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是一份较成功的试题。 1、试题考查内容依据《课标》,体现基础性。 基本知识、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