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古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zhao_admin2023-10-20 13:32:37科学课件1

古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圭表

又称,日晷,日规。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水运浑天仪

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

《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当然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加精巧、复杂了。所以,当水运浑天仪造成之后,置于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观看后,无不为其制作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准确而叹服,共称其妙。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相关文物遗迹“商州铜佛龛”)用齿轮带动,一个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合现在两个小时)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当然应该说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计时机械,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是现代机械类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才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尽管这架水运浑天仪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便因铜铁渐涩,不能自转而进入博物馆了。但是,僧一行和梁令瓒却以获得天文钟的发明权而永垂史册。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中说:僧一行和梁令瓒所发明的平行联动装置,实质上就是最早的机械时钟,是一切擒纵器的祖先,走在欧洲14世纪第一具机械时钟的前面;西方关于钟表装置是14世纪早期欧洲的发明这一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有二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0.24小时=14,4分钟)击鼓,每时辰(合现在两小时)撞钟。这是世界上最早将擒纵装置应用于计时,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也是最早的报时机器人)。

一行等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道的相对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同汉代所测结果有很大变动。

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大明灯漏

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3、沙漏: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有哪些?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3、沙漏: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扩展资料

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是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我国农业害虫具有哪些特点?

顽劣,分布比较集中,对农作物的伤害大,繁殖力强

我国农业病害具有哪些特点?

众所周知,害虫的种类繁多,很多害虫都让农民朋友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感到苦不堪言,常常会如何防治它们而绞尽脑汁,那么常见的害虫种类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一、蚂蚱

蚂蚱,植食性昆虫,具咀嚼式口器。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蚂蚱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蚂蚱,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二、红蜘蛛

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10多种植物。

三、豆虫

豆虫的成虫叫做豆天蛾,属于鳞翅目天蛾科云纹天蛾亚科豆天蛾属,生长周期1年发生1代(河北、山东、江苏、安徽)至2代(湖北武昌、江西南昌),主要取食大豆、洋槐、刺槐的叶片以及忍冬等植物。

四、小菜蛾

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五、蚜虫

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六、蓟马

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综上为各位农民朋友整理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农业害虫,并为大家普及的了一些它们的特点,当然除此之外,介壳虫,木虱,褐飞虱,玉米螟,斜纹夜蛾,苹果蠹蛾等,也是比较常见的害虫类型。

0

我国铁矿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先说结论,我国铁矿资源具有总量较多,品质较差,分布不均匀,综合条件较差等特点。我国的铁矿资源呈现出了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而且我国铁矿资源的开发难度非常的大,并且铁矿的精度和纯度都不是非常的好,这就造成了铁矿发展困难。

我国海铁联运具有哪些特点?

海铁联运是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的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海铁联运

外文名

Hot metal joint

影响因素

政府方面

特点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方式

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结合

原因

推动海铁联运的紧迫性及可行性

成本方面

实行的"一口价"

我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有怎样的特点?

工官制度是声调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自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司称为"司空",汉代改为"将作",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土木之工.到西汉,称为"将作少府",东汉改为"将作大臣"...后又称"少匠","少监",到隋朝的时候在中内政府设计"工部",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各种工务.

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的是一揽子领导与管理.直到清康熙时,才出现"样房",即样式雷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专业分工.

“工官”制度

⑴、特点:

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盐铁官营

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帝私用和官家专用

③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④行业的封闭性。

⑵、评价:

积极作用:①盐铁官营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的安定。

②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

消极作用:①增加朝廷财政负担。

②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③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④技术工艺的传承封闭,往往导致失传。

古代哲学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1.关注生活。

中国古代哲学家往往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来研究各种哲学问题,所以特别重视对生活的研究。儒家哲学中的心、性、情、气、志、良知,都表达了对生命、人性、人的生命的一种理解;道家从另一个角度非常关注人生,人生的理想境界——精神自由解放是道家始终不渝的追求。那种飘逸、洒脱、高洁的神韵,一直是道家所向往的人生境界;佛教把追求净化和超越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从而达到“涅槃”的境界。通过结合儒家的真实、道家的优雅和佛教的超脱,我们可以实现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境界。

2.重新练习。

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涵盖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而中国古代哲学家关注的是实践的完善和实践的实现。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所谓“乐”,就是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去修行,从而获得一种快感。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兴趣不在于构建一个理论体系,不仅仅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以达到目的,而在于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说的话一定要和自己的身心修养相符。当然,这里的实践不是人类的生产实践,而是对个人道德的强调。这就引出了第三点。

3.强调道德。

中国古代哲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哲学。无论是儒家的三纲领(明德、育人、止于至善)和八项(敬事、知识、正直、至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道家的修德,都是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通过道德实践,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君子仁义忠,父慈孝,夫敬女,兄敬友信。这种重视道德实践的传统是中国哲学中认识论不发达的原因,也是中国古代宗教不发达的原因。

4.强调和谐。

重视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贯传统。《易传》说“大道之变,各有其命,与太和为和为好”,所谓“太和”就是至高无上的和谐,是和谐的最佳状态,而张载提出“太和所谓道,其中包含盛衰、沉浮、动静之情,是生命之始”,即太和方便输赢。但这种和谐包含了起伏、起伏、运动等矛盾和差异,所以这种和谐是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是更高意义上的和谐。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中国传统哲学也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孟子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要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包括君、臣、父子、夫妇,乃至国家、民族在内的关系,从而达到“人和”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儒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和谐”理想的最根本途径是“中庸”,通过对“中庸”原则的实现和实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的和谐与平衡,这就是“极明中庸”,所以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5.强调直觉。

中国古代哲学不重视形式上的精确论证,形式上没有系统的体系。而只关注生活的经验证据,或者主体的直观体验,体验久了,有了感觉,过去的各种疑惑豁然开朗,日常的经历也就有了收入,所学的记录就是现在还能看到的哲学著作。因为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记录,所以中国的哲学著作在论证和逻辑结构上不如西方哲学著作严谨,而多是文章的片段。这些哲学思想是哲学家们思考和直观体验的结晶,无论是影响深远的“天人合一”、“道”,还是孟子的敬业、知性、知天、修“浩然之气”,庄子的“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魏晋玄学家的“言不尽意”、“洋洋得意忘象”,都是各种各样的思想。

至于中国的禅宗,中国的哲学非常重视直觉,所谓“明心见性”,完全靠直觉和顿悟。中国古代哲学强调直觉而忽视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的特点,这是中国缺乏哲学认识论和道德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我国古代税制的特点?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为主,以商税(包括关税与市税)为辅的税收制度。

这一税制,初步形成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已渐趋完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在均田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完善。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之风日盛,在不断清丈田亩、整理地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地、户、丁税的合并征收,并加强商税和盐、茶、酒等货物税的征收制度,从而使商税与货物课税成为中国封建末期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7331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