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古代的计时方法? 古代计时的叫法?

zhao_admin2023-10-21 16:56:56科学课件1

古代的计时方法?

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

古代计时的叫法?

又如:壶漏(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古代年月日时间计时的方法?

古代人的其实工具主要是日晷。日晷最早是由希腊人发明的,很多人认为日晷是中国的专利,其实不然,西方很多国家古代也用日晷来计时。但是由于地理纬度都不一样,为了准确的使指针倒影能够表达时间,各个国家的日晷形态也不一样。

这种东西的原理很简单,一个罗盘上每30度刻上一个时辰,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时辰,中间立一根针,然后根据太阳在日晷表面上的倒影来确定现在的时辰,这时当时最靠谱的方法。但是有个缺陷,要是阴天没有太阳,这个玩意儿就不起作用了

烧香计时

中国古代家庭有烧香计时,一炷香烧完是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因为香制作简单,携带方便,因此用香计时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最典型的是晚间打更的的更夫,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但显然这些计时方法都不大靠谱。要是烧上一柱香,烧完之前没有及时的换下一柱香,或者提前更换了下一柱香,那么肯定会造成计时误差,然而,这个计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计时

人类开始真正靠谱的记时间,是从惠更斯发明钟摆开始的。

1582年,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里听牧师讲道时,意外的发现天花板上有一个吊灯来回的摆动,尽管吊灯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是每一次摆动的周期时间都一样,之后他又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直到17世纪,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发明了钟摆,惠更斯发现只有摆动角度比较小的情况下,摆的等时性原理才成立,之后又设计出了严格的摆钟结构,后来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到机械钟上,发明了摆钟其精确度高到每周只有一分钟的误差。

从这之后,人类靠谱的计时才正式开始

古代的时间单位和计时方法是什么?

古代的计时单位为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扩展资料:古代一天时辰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绘画的方法?

中国画如果从用笔方式来看,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和工写结合三类。这是三种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

工笔画的用笔工整细致,着色时层层渲染,细节入微,要用极细致的笔触来勾画。写意画则用笔简练、豪放、甚至泼墨。通过对物象形神的描绘来表现作者的情趣。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来达到深远的意境。从唐代起就有上述两种绘画风格。工写结合也称“兼工带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绘画风格,如在一幅画中,山水用写意画法,楼阁用工笔画法,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效果。

中国画如果从绘画内容上考虑,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四类。

人物画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商周。秦汉时期将其作为政治统治工具,魏汉南北朝时期的风格走入多样化,隋唐是中国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其特点为形神兼备、独具魅力。其中的肖像画以真人作为描绘对象,又叫写真、写照或传神。先秦三代至隋唐的肖像画,主要用于政教与礼教。有记载,汉元帝后宫美女很多,皇帝就让画师为宫女们画像,根据画像的美丑来决定她们的待遇。 该类作品较多使用工笔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特色分支,起源于隋代。运用散点透视,主要强调“平远”、“高远”、“深远”三种效果,技法包括“勾”、“皴”、“染”、“点”四个步骤,具体说来,先用墨线勾画山石和树干的轮廓,再用各种皴法画出山石的明暗效果,然后用淡墨加颜料渲染,最后用墨或颜料点出树木。该类作品都为写意画。

花鸟画,顾名思义,指以花卉、花鸟、鱼虫、竹子为绘画对象的中国画。动物画,有时称走兽画,特指画虎、马、鹰、牛、猫、狗等动物的作品。这两类作品前者常常用工笔画,后者常用写意画法。

中国画如果从用墨方法上分析,又可将中国画分为水墨画、重彩画、白描画三类。

水墨山水是唐代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不用色彩,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景色。水墨画的风格朴素抽象,是富有暗示的特点。又称单色画,用墨的线条来表现的“素描”。这种绘画技法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到五代水墨画又有了飞跃,开始用皴法表现效果,再略微加一点花青和赭石颜料,使山石更加雄伟壮丽。到明代徐渭的泼墨大写意把墨洒在纸上,又发展了水墨画的技巧。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一体,是国画的代表画系。

重彩画主要应用西方现代绘画中色彩醒目的特点,是比较接近西画的一种绘画方式。它将中西方绘画技法熔为一体,透视感较强。内容大多是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颜色。所以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特别是工笔画中,白色使用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颜色的厚重效果形成色彩的色泽十分生动,有时几种颜色叠加,花花绿绿,使其无法一眼看出颜色的具体成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效果。很多重彩画学者在使用颜料时,都按照中国传统方式创作,不喜欢仔细调配色彩,总觉得调色是西画的东西。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称为白描或线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作品叫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情况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复勾的线不能与原线重迭。复勾的目的是加重画的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作品显得更有神韵。总之,白描是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来绘画。宋代李公麟创造了白描技法。元代钱选、明代的陈洪绶也擅长白描。

中国画的创作,要求对于客观与主观、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这些关系都要做出研究,同时中国画发展又有许多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意境的追求,墨色的形式和运笔的规律。还有,中国画各科的不同特点、不同方法的创作过程,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刻苦钻研。

了解电脑的软件?

“虚拟天文馆”这款软件能够使用OpenGL对星空进行实时渲染,在电脑桌面上声称一篇虚拟3D星空,效果同肉眼或者是望远镜所观察到的星空一样,也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调整日期来观看不同季节的天空。“虚拟天文馆”在带来一个壮丽的桌面的同时,也能满足不少天文爱好者的需求,在电脑桌面上也能看到如梦似幻的星空。

  “拖把更名器”批量文件改名

  “拖把更名器”是一款批量文件改名工具,可以结合资源管理器右键菜单,支持MP3/RM/RMVB/WMA/APE/OGG/WMV/ASF标签更名,文件名、标签内码转换、繁简转换、汉字转拼音。一些如摄影爱好者的人可能一次就能积累很多文件,需要对很多文件统一进行改名,但一个个改很麻烦,通过“拖把更名器”就能很便利的对所有文件进行更名,让各类文件能够有条不紊。

  “迅捷CAD编辑器”绘制编辑CAD图纸

  迅捷CAD编辑器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专门应用于图纸DWG格式文件的编辑软件,主要为DWG、DXF等文件格式图纸提供浏览、编辑功能。使用迅捷CAD编辑器不但支持多种图纸格式的浏览,还全面支持图纸编辑功能,功能完全超越同类图纸编辑工具。软件基本支持所有格式的工程图纸文件,包括常见的CAD DWG、DXF、DWT等图纸格式。采用最新研发的图纸文件格式解析、处理以及转换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使用体验。集成多种图纸输出能力,可对图纸输出进行个性化设置,同时还可将文档存储为PDF格式。

  “爱花朵听听”帮助家长讲故事

  不少家长都用讲故事来哄孩子睡觉,但有时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下面这款软件或许可以对家长们有所帮助。“爱花朵听听”是一款免费的有声故事软件,可以帮助家长讲故事。内容分为启蒙故事和学习故事,包括成语、童话、科普知识、国内外经典名著童谣儿歌等,这样家长们就可以在软件的帮助下哄孩子睡觉,还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不凡PC玩”把安卓游戏搬上电脑

  安卓游戏是专门为智能手机所设计的游戏,但在电脑上会怎么样呢?“不凡PC玩”便能满足这样的需求,通过它可以将安卓游戏搬到电脑上,让用户能够在电脑上玩手机游戏,带来不一样的新奇感。

  “MP3录音软件”录制自己唱的歌曲

  MP3录音软件可以录制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也可以录制从声卡播放的声音。您可以设置本软件仅录制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也可以设置其仅录制从声卡播放的声音,您也可以设置其对输入及输出的声音均进行录制。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3、沙漏: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记账计时的方法?

其方法:

1.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单式记账的目的不是为了计量,而是为了控制,从一定意义上讲,内部控制是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通常只登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以及应收、应付款的结算。

2.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

倒计时录像的软件?

倒计时软件在应用商店中很多。

DAYS倒数日、时光序、iTime

西方在古代是怎样计时的?

1、地平式日晷计时器(早期出现在古代希腊)

2、傅科摆计时器(早期出现在欧洲)

古埃及、巴比伦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时。他们以日出为昼始,正午为昼6时;日没为夜始,子夜为夜6时。因为一年四季昼夜长短不等,不同季节每小时的实际长度也是不相等的。这种计时法传至欧洲,一直使用到公元十四世纪(见埃及古代天文学)。等时法:公元前八世纪,为了满足天文学的需要,古代巴比伦人制定了等时法。他们把一天分为24个等长的时段,即24时制。等时制后来由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继承下来,并规定以正午作为一天的开始。这种计时法常应用于天文学,也称“天文时”。由于它对日常生活不太方便,从1925年起改为以子夜为一天的开始。

地平日晷的重要特征: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 由于日晷的产生是从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而开始的,看来最早的日晷应是地平式日晷。但它必须在使用其他计时工具进行精确计时的条件下,根据表影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刻划,这显然是不方便的,但如果采用均匀刻划的方法又会带来相当大的计时误差。这是地平式日晷重大的缺陷。地平日晷制造容易,安装简便,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测时工具外,常常在城市广场、花园、道路、小区、寺堂、学校、码头和游览点等都可看到它的踪影,显得非常别致和美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7377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