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

zhao_admin2023-10-28 18:23:27科学课件1

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

除了通过滴漏、燃香等来计时,古人还发明了日晷、圭表、水运浑动仪、水运仪象台等。这些计时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为古人提供更为准确的时间。

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故而它的计时原理也和太阳有关,通过太阳投影的移动方向来确定并划分时刻,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面上刻有刻度。日晷上面的刻度并不是都相同的,因为不同的纬度太阳光的照射时长不同。因此,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古人是通过日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的工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古人是如何计时的?

古人的计时方法一般如下

1.太阳、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判断时间。太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古巴比伦人把一天分成24个部分,也就是24小时。

2.日晷 人们注意到,随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确定一天时间的变化。

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间。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

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5.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6.机械钟(1世纪) 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7.钟摆(17世纪末) 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8.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9.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10.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11.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古人是通过日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的工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古人曾用过的六种计时方法?

古代计时方法有干支计时法,百刻制,二十四时辰制,十时辰制,圭表,日晷。计时方法是因应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是编制行事历的基石。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

    1.日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2.圭表。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3.漏刻。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报着箭杆,箭杆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4.浑仪。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 约早60年。

       5.天体仪。

       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 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6.水运仪。水运仪象台 是在北宋 时代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是苏颂 、韩公廉等人在开封设计制造的。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开始设计,到元佑七年全部完成。

常用的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3)6V (4)220V

(5)50Hz (6)0.02s (7)B (8)0.33m/s (9)0.60m/s 2

试题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器有(1)电磁打点计时器(2)电火花打点计时(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4-6V,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02s,频率为50Hz,经过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值相同

,1点为0到2间的中间时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

,加速度根据逐差法求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根据打出的点计算加速度主要是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

没有钟表,古人怎么计时?

下面是几种广泛使用的古代时计工具。

漏刻

现代用来装饰的沙漏在古时就是漏刻的一种。

漏刻是人类最早制造的,不依赖天象相对独立运行的一种计时仪器。

漏刻有以水为工作物质的水时计漏刻,也有以沙或水银以及铁丸为工作物质的漏刻,应水资源的易得,水漏流传最广。

日晷

“晷”(gui)即太阳的影子。是使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简单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针、承接指针投影的投影面和投影面上的刻度线组成。

日晷在古代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柏林博物馆存放的一块石头断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晷,约属公元前1500年。现在,故宫内的广场仍存放着一台日晷。

机械计时器

现代的钟表就是典型的机械计时器。机械计时器的出现有一个先决条件,需要人类文明或者是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在东汉早期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以水利为能源的机械计时器。

北宋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可以说是现代机械钟的雏形。

另外我们常说的“一炷香”的时间,就是以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固定的时刻单位,因此“香”也成了计时工具。

古人如何用竹竿计时?

古时候,人们没有准确计量时间的工具,只能通过太阳升降来判断时间的早晚,正如古言所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百姓按照时辰判断时间,依照太阳的高度,如日上三竿,即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一般对应现在早上的9-10点钟,用来形容时间不早了。人类最早使用计时仪器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其中,圭表是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日晷是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古人取字常用美词?

慧芳,满春,微风,文洁,雅娟,燕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76741.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