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表扬语言?

zhao_admin2023-11-05 02:30:20数学课件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表扬语言?

鼓励的话语如春风细雨。合理的评价能点亮学生心中智慧的明灯。作为美术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要从“美”的角度来实施。一个赏识的眼神,一次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加上客观合理的话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评价方式有自评、他评、集体评、教师评等。在评价过程中,不要只注重教师与他人对作品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美术活动过程表现的评价。而且,评价要因人而宜、适时适度,过度的评价反而会弄巧成拙。 作为年轻一代,师生共同投入,共同学习,踩着坚实的改革步伐,一步步看过来,学过来,试过来,努力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变成“朋友的合作者”。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聚精会神的听讲,做好笔记

初中物理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心中有爱,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课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课堂设计与过程。  四、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几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1、设置悬念,导入物理新课。

2、由生活经验导入物理课程,开展物理教学 。二、巧妙设计物理实验探究,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开展高效物理课堂,将物理新课有效导入课堂教学之中。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去设计呢?

如何进行物理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研究课标和教材

学习课标,领会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钻研教材,把握好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研究学情

要注重对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还需要给学生补充哪些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

3.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一节内容,要进行科学处理,需要2节课完成的就安排2节课来上,不能忙于教学进度而忽略学习效果。

4.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托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5.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确立教学思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设计好每个知识点所需要的活动,是利用实验探究,还是分组讨论等等,

第三,选好教学仪器和辅助手段

准备好所用的仪器,是否还需要课件,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6.选编好巩固练习题

选择的每一道题要对应好所学的知识点,做到重点突出,覆盖全面。

7.把握好时间分配

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多长时间都要计划好,不能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如何设计?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拓宽物理实验的教学范围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服务。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内容要从实验和观察、探究和总结、应用与延伸上展开设计;教学形式要从课前的实验准备、课堂的实验操作、课后的实验教学反思和改进、课外参观、物理知识讲座、学具和教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设计;

实验教学的评价要结合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推理能力、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应增加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等相关的内容。

初中物理《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及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器材: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讨论1: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特点?(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了力,却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却省距离。)

讨论2: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当动滑轮的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时,拉力F与物重有什么关系?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n有什么关系?(拉力F与物重的关系为F=1/2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n的关系为S=2h。)

归纳:以上两种简单的机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

[新课教学]

算算想想:在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与上升的距离S的乘积”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有什么关系?

总结: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与上升的距离S相乘,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实际上其他简单机械也有这样的规律。

指出:其实物理学家已经总结出了力和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机械功。

一、机械功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思考讨论:课本P196面图10-24

图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在推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而推力没有做功。

图b: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图c:吊车的作用力质量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进一步说明:

1、人推车没有推动,虽然施加有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即“劳而无功”。

2、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移动一段距离,但是没有施加有力的作用,即“不劳无功”。

3、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力和有距离,但是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S=0(劳而无功)

(2)F=0(不劳无功)

(3)F的方向和S垂直。

三、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问题:如图,在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s这个过程中,F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

说明:力学中就是用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来计算功的大小,用字母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因为功的英文单词是work,我们取首写字母W来表示功。

1、功的计算公式:

W=FS

2、功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专门用焦耳作为功的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1J的物理意义:1J=1N·m,即:物体在1N的力的作用下,沿该力的方向通过1m的距离,该力所做的功就是1J。

感知1J的大小:即把两个鸡蛋提高1m做的功约为1J。

学生练习:估计下例一些力做功的大小:

(1)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分析:∵G=mg= 10kg×10N/kg=100N

∴W=Gh=100N×1.5m=150J

(2)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多少?

分析:W= FS=Gh=1N×1m=1J

(3)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到二楼,大约要做多少功?

分析:W=Gh=600N×3m=1800J

(4)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分析:∵m=ρv=1g/m3×500㎝3=500g=0.5kg

G=mg=0.5kg×10N/kg=5N

∴W=Gh=5N×2m=10J

巩固练习:

1、如图,把一个重100N的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对箱子做了多少功?再沿水平方向前进10m的过程中,他又对箱子做了多少功?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拓宽物理实验的教学范围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服务。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内容要从实验和观察、探究和总结、应用与延伸上展开设计;教学形式要从课前的实验准备、课堂的实验操作、课后的实验教学反思和改进、课外参观、物理知识讲座、学具和教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设计;

实验教学的评价要结合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推理能力、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应增加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等相关的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片段如何设计?

你好!个人认为初中物理教学片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思路:

1、尽量每片内容都有承上启下的回顾环节;

2、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和历史事迹(事故)引出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3、扩展知识点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4、知识点所需要的其他学科支撑点(如数学对物理研究的支撑)同时也可以提升老师在学生眼中的地位,尽量让自己在学生眼中更博学,提升自己个人魅力。

5、引出下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让知识点回归到生活中。

6、最后知识点的讲解可以尝试正向或逆向等多种纬度来呈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79827.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