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古代的计时方法? 除日外古代的计时原理?

zhao_admin2023-11-05 07:59:39科学课件1

古代的计时方法?

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

除日外古代的计时原理?

有线香,沙漏等,以燃完和沙子漏完的时间计时,其原理是匀速流失。

古代的时间单位和计时方法是什么?

古代的计时单位为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扩展资料:古代一天时辰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古代计时的叫法?

又如:壶漏(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古代年月日时间计时的方法?

古代人的其实工具主要是日晷。日晷最早是由希腊人发明的,很多人认为日晷是中国的专利,其实不然,西方很多国家古代也用日晷来计时。但是由于地理纬度都不一样,为了准确的使指针倒影能够表达时间,各个国家的日晷形态也不一样。

这种东西的原理很简单,一个罗盘上每30度刻上一个时辰,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时辰,中间立一根针,然后根据太阳在日晷表面上的倒影来确定现在的时辰,这时当时最靠谱的方法。但是有个缺陷,要是阴天没有太阳,这个玩意儿就不起作用了

烧香计时

中国古代家庭有烧香计时,一炷香烧完是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因为香制作简单,携带方便,因此用香计时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最典型的是晚间打更的的更夫,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但显然这些计时方法都不大靠谱。要是烧上一柱香,烧完之前没有及时的换下一柱香,或者提前更换了下一柱香,那么肯定会造成计时误差,然而,这个计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计时

人类开始真正靠谱的记时间,是从惠更斯发明钟摆开始的。

1582年,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里听牧师讲道时,意外的发现天花板上有一个吊灯来回的摆动,尽管吊灯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是每一次摆动的周期时间都一样,之后他又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直到17世纪,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发明了钟摆,惠更斯发现只有摆动角度比较小的情况下,摆的等时性原理才成立,之后又设计出了严格的摆钟结构,后来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到机械钟上,发明了摆钟其精确度高到每周只有一分钟的误差。

从这之后,人类靠谱的计时才正式开始

pwm计时的原理?

PWM定时器的计数缓冲寄存器TCNTBn的值是当定时器使能时装载到减法计数器上的初始值,定时器比较缓冲寄存器TCMPBn的值,将装载到比较寄存器并与减法计数器的值比较。TCNTBn和TCMPBn双重缓冲的特性使定时器在频率和占空比改变时,也能产生稳定的输出。

  每个计数器都有自己的16位减法计数器,由定时器时钟驱动。当定时器计数器达到0时,定时器发出中断请求,通知处理器定时结束。对应的TCNTBn将自动载入计数器,从而可进入下一个操作。如果定时器己经停止,再清除TCONn中的定时器使能位,则TCNTBn中的值将不会被载入到计数器中。

  TCMPBn的值用于脉宽调制,当该计数器值与定时器控制逻辑中的比较寄存器值相等时,定时器控制逻辑改变输出电平。因此,比较寄存器决定PWM输出的高电平时间(或者低电平时间)。

电容计时的原理?

1 电容计时是一种用电容量来测量时间的方法。2 当电容器被充电时,电荷会在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积累,随着时间的流逝,积累的电荷会越来越多,电场强度也会越来越大。当电容器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容器会被放电,此时记录下放电时的时间,即可得到物体间隔的时间。3 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中,例如粒子计数、荧光测量,以及一些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间隔的领域。

刻漏的计时原理?

一只圆柱形盛水容器,器底部伸出一根小管,向外滴水。容器内水面不断降低。浮在水面的箭舟(即浮子)所托着的刻箭也逐渐下降。

刻箭穿过容器盖上的孔,向外伸出,从孔沿即可读得时刻读数。

这种刻漏的计时准确性主要决定于漏水滴出的速度是否均匀。而滴水速度则与管口的水压成正比变化。即随着水的滴失,容器内水面越来越降低,水的滴出速度也会越来越慢。

计时卡的工作原理?

计时器原理内部结构主要由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动力部件,由发条、上发条的单向机构,使人工拧转时,只能上紧,不会松。拧紧发条就提供了整个系统的动力。

第二部分是释放部件。由一系列的齿轮变速,使发条松弛时的旋转周数增加,在齿轮系的末端有擒纵轮、擒纵爪和游丝,保证齿轮系在发条的驱动下旋转的速度恒定。游丝上有调整游丝长度的装置,以调整擒纵爪摆动的频率,保证齿轮按设定的转速旋转,不会将已拧紧的发条一下子就松完,也不受发条松紧的影响而导致转速的变化。

第三部分是定时触发装置,使齿轮系中某个齿轮转到一定角度后发出一个电信号或机械信号,停止供电或发出铃声。

机械钟的计时原理?

机械钟表构造及工作原理约在16世纪初就有时计的发明,最初是利用地心引力作为动力来源,这种时计只能安置在某一固定地方,例如高楼、墙壁上所挂的大钟,就是以链子系住用铁做成的重锤,并绕在轮上转动;后来才发明了利用弹簧的弹力使其运转,也就是现在钟表的发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7992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