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反比例、比例尺应用题

zhao_admin2023-11-05 18:43:22地理课件1

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1、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20平方米要320块,如果铺42平方米,要用多少块方砖?

2、一间教室,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75块,如果用面积是0.2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方砖多少块?

3、建筑工地原来用4辆汽车,每天运土60立方米,如果用6辆同样的汽车来运,每天可以运土多少立方米?

4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3周约3.6小时,运行20周约需多少小时?

5、一种铁丝,7.5米长重3千克,现在有19.5米长的这种铁丝,重多少千克?

6、汽车在高速公路上3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7、修一条公路,4天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又修了6天,又修了多少米?

8、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8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几天可以读完?

9、今春分配给学校一些植树任务,每天栽200棵6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需要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栽多少棵?

10、农场用3辆拖拉机耕地,每天共耕225公顷,照这样速度,用5辆同样拖拉机,每天共耕地多少公顷?

11、一艘轮船,从甲地从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多航行4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12、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吨,需黄豆多少吨?

13、学校计划买54张桌子,每张30元,如果这笔钱买椅子,可以买90张,每张椅子多少钱?

14、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60转,如果要使从动轮每分钟转40转,从动轮的齿数应是多少?

15、把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影长1.2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米,求旗杆的高是多少米?

16、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5分)

17、地图上的26厘米,在比例尺为1∶1300000的地图上约是多少千米?(5分)

18、李师傅计划生产450个零件,工作8小时后还差330个零件没有完成,照这样速度,共要几小时完成任务?

19、用一批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80本。如果每本页数减少20%,这批纸可以装订多少本?

20、某印刷厂计划四月份印刷课本20000本,结果8天就印刷了5600本,照这样速度,四月份能印多少本?

21、食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05千克可以烧30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90千克,这批煤可以多烧多少天?

22、跃进机床厂原计划30天制造机床200台,结果做20天就只差40台没有做,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3、农场挖一条水渠,头5天挖了180米,照这样速度,又用了16天挖完这条水渠。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24.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25、一幅地图,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5、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行了350千米,照这样计算,共要行9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6、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

1 :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6分)

27、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28、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毁蚂,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方法解)

29、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灶物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飞机行4小时的路程,汽车要行多少小时?(用比例方法解)

30、修一条公路,每天修0.5千米,36天完成。如果每天修0.6千米,多少天可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31、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纤辩埋)

32、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

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多少台?(用比例方法解)

33、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用比例方法解)

34、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35、甲乙两地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长4厘米,乙丙两地相距500千米,画在这幅地图上,应画多长?一辆汽车车以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经过乙地,去丙地需要多少小时?

参考答案

1.正比例

20:320=42:X

X=672

2.反比例

0.25X=0.16×275

X=176

3.正比例

60:=X:6

X=90

4.正比例

3:3.6=20:X

X=24

5.正比例

3:7.5=X:19.5

X=7.8

6.正比例

240:3=X:5

X=400

7.正比例

200:4=X:6

X=300

8.反比例

12+4=16(页)

16X=12×8

X=6

9.反比例

4X=200×6

X=300

10.正比例

225:3=X:5

X=375

11.反比例

20+4=24(千米)

20×12=24X

X=10

12.正比例

6.5t=6500kg

13:100=6500:X

X=50000

50000kg=50t

13.反比例

90X=54×30

X=18

14.反比例

40X=20×60

X=30

15.正比例

3:1.2=X:4.8

X=12

16.4cm : 5mm

=40mm : 5mm

=8:1

17.26×1300000=33800000cm=338km

18.正比例

450-330=120(个)

120:8=450:x

X=30

19.反比例

30×(1-20%)=24(页)

30×80=24x

X=100

20.正比例

四月份有30天

5600:8=x:30

X=2100

21.反比例

90x=105×30

X=35

35-30=5(天)

22.正比例

200-40=160(台)

160:20=200:x

X=25

30-25=5(天)

23.正比例

180:5=x:(16+5)

X=756

24.5×6000000=30000000cm=300km

300÷3=100km/h

甲:100÷5×2=40km/h

乙:100÷5×3=60km/h

25.20cm:10km=20:1000000=1:50000

26.120m=12000cm 80m=8000cm

长:12000÷4000=3cm

宽:8000÷4000=2cm

27.反比例

150x=20x8

X=6.4

28.反比例

24x=20x18

X=15

29.反比例

60x=480x4

X=32

30.反比例

0.6x=0.5x36

X=30

31.正比例

100t=100000kg

500:15=100000:x

X=3000

32.反比例

40x=50x60

X=75

33.反比例

160+80=240(个)

240x=160x15

X=10

15-10=5(天)

34.正比例

4,8:4=3.6:x

X=3

35.500km=50000000cm 50000000÷20000000=2.5cm

4x20000000=80000000=800km

(800+500)÷200=6.5h

拓展阅读: 正反比例的意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 :90

2 :180

3 :270

4 :360

5 :450

6 :540

7 :630

8 :720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3)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8011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