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申论答题技巧必背?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zhao_admin2023-11-17 07:53:22地理课件1

申论答题技巧必背?

技巧:

一、学会快速阅读材料

  申论考试给出的材料都是很长的,考生一般都要读完材料才考试作答。这也就意味着考生要快速阅读材料,这样才不会影响作答的时间。那平时考生就要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让自己的阅读速度变快,最好是一目十行。考生可以掐着时间阅读,让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材料。当然,考生读材料的时候要记得抓重点,不然读完材料也没弄清楚题目再讲什么,就需要重新再读一遍了。总之,这都是需要训练的,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二、去押热点

  申论是可以押热点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那考生在考试之前,就可以押一些热点。虽然不一定会押中,但是万一押中了,考生答题也能顺利一点。那至于如何押热点,考生还是要看申论今年的热点素材是什么。在确定了押那些热点素材之后,考生就可以把这些热点素材先记下来,并且找资料仔细的分析一遍。最好是自己练练手,结合热点写一篇文章,不一定要写的多好,把整体的框架写出来就可以了。毕竟,老师阅卷的时候,主要看的是文章的框架,具体的内容反而看的不仔细。

三、把答题模板记下来

  对于普通的考生来说,记答题模板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没办法拿高分,但也能保证考生不出错,如果发挥的稳定,分数还是较高的。考生可以把一些常见的模板记下来,例如应用文写作的模板又或者是议论文写作的模板。其中应用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格式和内容,格式可以不那么纠结,但是内容一定要写好。当然,如果是倡议书、宣传稿之类的,格式就要完整,即标题、称谓、落款、日期,少一个都不行。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气流以平流动动能;无云雨现象,有利于航空飞行。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內增加。80一500km,有电离层謝无线电波。

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1.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构成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

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形成陆地自然地带、垂直带、地方性分异等多种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答题技巧?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6届今年的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

(1) 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

(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5、日界线——走好两步,即可得解

(题干告知信息“占全球、处于同一天、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等等)

(1) 第一步是画出剖面图

(2)第二步是找到0:00所在的经线

这样题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6、地球公转类的题目——巧用“万能图”

方法一:快速浏览题肢,如果涉及到季节“三夏一冬选冬、三冬一夏选夏、遇到春秋不选”

方法二:画出万能图,找到对应点,兼看移动方向

7、航空发射基地的区位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

(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

(4)最好接近赤道地区,因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

(5)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6)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6届今年的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

(1) 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

(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5、日界线——走好两步,即可得解

(题干告知信息“占全球、处于同一天、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等等)

(1) 第一步是画出剖面图

(2)第二步是找到0:00所在的经线

这样题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6、地球公转类的题目——巧用“万能图”

方法一:快速浏览题肢,如果涉及到季节“三夏一冬选冬、三冬一夏选夏、遇到春秋不选”

方法二:画出万能图,找到对应点,兼看移动方向

7、航空发射基地的区位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

(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

(4)最好接近赤道地区,因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

(5)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6)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必背公式?

阅读理解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型,下面是一些必背公式:

判断文章体裁公式:这是一篇( )文。(叙事、说明、议论)

记叙文六要素公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线索公式:(中心事件)+(线索)

记叙顺序公式:(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方式公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方式公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

描写角度公式:(正面、侧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人物描写方法公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人物作用公式:(分析文章中心,人物在中心事件中起到的作用)

修辞手法公式:(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

说明方法公式:(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说明顺序公式:(空间、时间)

论证方法公式:(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论证方式公式:(立论、驳论)

概括文章中心公式:(分析文章标题,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段落大意公式:(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归纳段落中心)

概括文章主旨公式:(概括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意图或情感)

过渡句作用公式:(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悬念作用公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及必背术语?

模板和术语如下

1、变化、特点、比较类答案往往在材料中找

2、原因、背景、条件类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作答。

3、影响类可以从①积极、消极方面;②国内、国外方面;③政治、经济、思想方面。

答题方法:

1、格式规范:观点、论证、结论

2、观点明确:紧扣设问,观点的提炼、表述一定要明确。

① 不一定整体概括,可能是你熟悉的某一小观点

② 可适当参考表头或文章出处

3、多角度逻辑论证:论证时可以按材料角度、 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也可以从背景过程影响方面、也可以按时间的先后进行,但无论如何要遵循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2—3个角度分段)

4、史论结合:最大限度的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抛开教材与所学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得(可首先考虑材料所给史实,之后再结合所学史实)

5、总结自己的观点:以“综上所述”“因此”等字眼结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字数150-200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以下是一些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的简答题:

1. 什么是多元智能(MI)理论?它是由谁提出的?

回答:多元智能(MI)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多种智能因素组成,包括语言、逻辑、音乐、空间、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多种形式。

2. “启发式教学”是什么意思?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回答: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在具体问题与解决之间建立桥梁,并尝试利用学生的经验和基本知识来指导学习过程。

3. 什么是“自我决定理论”?它认为人们从哪些方面获得自我动力?

回答: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们的自我动机和行为可被归结为三个基本需要:自主性、联结性和能力。自主性需要是指个体对行为的自主选择和控制,联结性需要是指个体所涉及行为的社会联系和关联,能力需要是指个体从行为中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和成长。这三个需要共同为个体提供了持续的自我动力和内在动机。

4. “评价”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评价在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它可以作为教学过程、教育成果和学生发展的反馈机制。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且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以上是一些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的简答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答题技巧?

你好,答题技巧如下:1. 审题清晰。在解答生物试题时,要仔细审题,对于简单的试题,要注意不要掉以轻心,对于复杂的试题,要耐心细致。

2. 抓好三个“结合”。即教材和试题相结合、仔细审题与思维分析相结合、抓紧时间与考虑完整答案相结合。

3. 解答生物试题时,要把握三个原则。即:序——条理清晰,不颠三倒四;度——详略得当,不过多陈述,也不一笔带过;分——分别对待,试题有分,回答就要有层次。

4. 套用生物答题模板。在回答填空题时,要套用生物答题模板,如:在回答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填空题时,应答:“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先由细胞核分裂为两个,再由细胞质分为两份,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5. 复查。复查是考生在答完试卷后对自己试卷进行的最后一次“修改”,是考生对试卷上“漏洞”的最后一次“弥补”。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建议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84991.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