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学前班数学教案蚂蚁搬豆

zhao_admin2023-11-19 19:26:35数学课件1

学前班数学教案蚂蚁搬豆

《蚂蚁搬豆》教案

活动目标: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蚂蚁 一粒豆)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我们一起看图1编一首儿歌好吗?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3、出示图2:“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 巩固歌词:“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幼儿:“回洞请来好朋友---”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5、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好)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想)那么我们先给这首歌起个名字好吗?(好)引导幼儿给歌曲起名字,师生通过讨论确定名字叫《蚂蚁搬豆》。

6、学唱歌曲,创编动作。1)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跟随录音机唱两遍。4)声音由低到高唱二遍 ,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5)整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6)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结束活动,做游戏:

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

五、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游戏,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使幼儿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难找大家帮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如何激发幼儿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师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件事或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地学习。兴趣又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形成和树立信心的基础。如果幼儿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就没有了兴趣,那么就会影响今后对数学的学习,导致数学成绩不佳。因此,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就激发中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1 变抽象、乏味的数学活动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

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使数学活动很容易变得枯澡乏味,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了一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能转移的数学知识全部转移,不能转移的数学知识,想办法把数学内容编成游戏、歌曲、故事等。例如:认识相邻数,除了给幼儿提供新颖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外,还把认识相邻数编成了“找朋友”的歌曲,幼儿就能一边唱歌一边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还能找出比它的前面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的数字,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新知识。

2 转移数学课本内容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

当我们把幼儿领出幼儿园时,幼儿们像出笼的小鸟,十分高兴,对什么都好奇、感兴趣。因此,抓住这一时机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树木、车辆、行人、建筑等,随时向幼儿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各种客体所占的位置、相间距离、楼房的造型等,积累了空间形体的经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幼儿,让幼儿进行一些郊游、逛街、游公园等活动,他们就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经脸,同时,还可以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参加自然角种植活动。首先,告诉幼儿种植方法,一共有几个步骤,然后发种子。教师故意创设情境,将许多种子混放在一起,让幼儿分类、再数一数每类种子有多少粒并区分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让幼儿一一回答,然后开始播种。教师与幼儿一起记日记,天天观察种子是否发芽了。出土后,教师指导幼儿以绘画形式,记录幼苗生长情况。由此可见,大自然、大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他们是数学学习的活教材,是数学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

3 结合主题内容为活动区提供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操作材料

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活动区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活动区投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可操作的材料。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每个主题内容的要求定期更换材料。无论是数学区,还是操作区、美术区、建构区等都可融入数学知识,并结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点,既不要太难,也不要过于简单,要因材施教。例如:在操作区,对于用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提供玻璃球、黄豆等材料。对于用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可指导他们先去夹珠子,再去夹花生豆,最后夹黄豆粒等较小的东西。这样,会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边夹边数数,做到手口一致,从而提高了幼儿手脑协调一致的能力。

4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究数学的知识

因为数、形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所以,教师或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这一途径,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数学方面的简单知识,并懂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引起兴趣。例如:可数楼梯、数家人、数物品等;可分水果、分饼干、分发物品等。由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关系的空间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或家长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究,并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5 采用家园一致同步教育,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必须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家中的一切,恰当地提出问题并让幼儿回答,在家里还要为幼儿创设数学活动的天地和进行数学活动的家庭氛围,在领幼儿外出旅游、逛市场时也要随机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一种做法,都要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来进行,并充分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数和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或家长还要注意观察,一但发现某幼儿操作失败,要及时、专门对该幼儿进行引导,积极表扬鼓励,让他或她有信心做下去,直到正确完成。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条件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8604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