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课件 > 正文内容

张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zhao_admin2023-11-24 21:56:35英语课件1

1、张衡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兆旅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张氏宗亲点击加入张氏总群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张飞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戚拿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五虎将之一。

4、张载

张载,字子厚(生于天禧四年,卒于元丰元年即西元1020-1078年)北宋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高猜搭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5、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1、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闭数念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2、张飞(?—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关羽加入其中,随刘备辗转各地。

3、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轿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4、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

5、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毕谈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姓的人才历来都是非常多的,而在每个朝代都有关于张氏的名人登上历史舞台。那历史上张姓的著名人物,你都知道哪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张衡

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其实他不仅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同时还是文学家,并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所以被后人称为“科圣”。

2、张仁愿

这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武全才,屡战突厥,建立了三受降城体系,极大地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后期老饥在他晚年时期,张仁愿入朝为相,实现了出将入相的最高成就。

3、张载

作为北宋的著名学者,他和周敦颐、卲雍、程颢、程颐合称北宋五子。他留下很多千古名句,像我们所知道的“为天地立心,为芦含运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他的名言。

4、张謇

作为清朝末年的状元,在清朝灭亡后,他立志实业救国。因陪梁此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他的一生共开办了20多个学校,在众多院校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上海海洋大学。

5、张大千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位,毕竟这可是近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之一。他在山水画上的成就十分卓越,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张姓的著名人物。

姓张的古代名人有张之洞、张衡等。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为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散兄、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冲戚袭。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仔嫌

%400%2Csz%40320_1004%2Cta%40iphone_2_9.0_11_16.0/baiduid=1659B031DC8B30E971286B7399AF4B0E/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order=6&fm=alop&isAtom=1&waplogo=1&clk_info=%7B%22tplname%22%3A%22www_normal%22%2C%22srcid%22%3A1599%2C%22jumpType%22%3A%22%22%7D&is_baidu=0&h5ad=0&tj=www_normal_6_0_10_title&vit=osres&m=8&cltj=normal_title&asres=1&title=%E5%8E%86%E5%8F%B2%E4%B8%8A%E5%BC%A0%E5%A7%93%E7%9A%84%E8%91%97%E5%90%8D%E4%BA%BA%E7%89%A9%2C%E4%BD%A0%E9%83%BD%E7%9F%A5%E9%81%93%E5%93%AA%E4%BA%9B%3F&hwj=&wd=&eqid=a6f833b1661f3ac0eb&w_qd=IlPT2AEptyoA_yk55AAc-hOxDyhTeHe&bdver=2&tcplug=1&dict=-1&sec=19709&di=31c871a3148bb35a&bdenc=1&tch=124.30.294.1431.0.0&nsrc=iic9cjI881AfZuKg7mKubhYaXq1gfUawE8krsxEXAdL0ZytU1ulWQ2m4%2BdHGf5Z7r0AnFRkbpgmc3yMH8lqkmxG0pbePZpojWCe1l6XiwJcPxkClzB5HH1iEsuV1RoRYuUDNxLNPAkhs4T6KbbMvPxGgqzbscHWE8qIadycj0pfvgEUT0k%2BEpRUSSamaR8ltWtkuhDWQ5rpD4CZL2U5bAcFWJ1cGhc9wLC%2F4HOA8Msc%3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188172.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