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阿姆斯特丹名字的来历?

访客2年前 (2021-06-07)地理课件69

阿姆斯特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时的渔村。人们曾在附近阿姆斯特尔河上建筑水坝,阿姆斯特丹就得名于此。原来的名字“Amstelredam”,意指“阿姆斯特尔水坝”。17世纪是阿姆斯特丹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和银行业中心。

在上个千年之初,一些冒险者乘着由挖空的原木做成的船从阿姆斯特尔河顺流而下,并在河周围的沼泽湿地之外修建了堤坝。“阿姆斯特丹”这个词最早于1275年10月27日被记录在册。当年,荷兰伯爵弗洛瑞斯五世免除了通过这座大坝的费用。史料将最早居住在大坝周边的居民叫做“homines manentes apud Amestelledamme”。到了1327年,这个名称演化为“Aemsterdam”。与奈梅亨、鹿特丹与乌特勒支等更古老的荷兰城市相比,阿姆斯特丹的历史相对比较短暂。2008年10月,历史地理学家克里斯·德·邦特(Chris de Bont)声称,早在10世纪,阿姆斯特丹周边的土地就已经存在开垦的痕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当时该地区已经被开垦。肥沃的土地可能尚未有人耕种,这可能是生产泥炭所留下的痕迹。

弹丸小国的荷兰,领先世界农业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在国内可行吗?

荷兰农业领先世界也不是一时促成的,基本上经过了近40多年的历程,使得肥料利用率快速上升,比40年前肥料总用量减少了近2/3。这个过程正好与我国农业体制改革的时间跨度差不多。换句话说,40年前的荷兰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的状态,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成了两大难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也用40年时间做这项治理工作,也会成为荷兰现在的高效农业。为什么?因为荷兰高效农业的关键点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卫星定位技术和磷转化技术。

弹丸小国的荷兰,领先世界农业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在国内可行吗?

一、荷兰农业改革的主要技术问题荷兰农业改革的实施时间是1984年,颁布了一项关于限缩肥料使用的法规,相当于我国2015年提出的化肥零增长项目。因为在当时1984年前,荷兰的化肥使用量已经相当大了,可比我国的现在。在随后的30来年中,荷兰主要是围绕“精准施肥”这4个字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弹丸小国的荷兰,领先世界农业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在国内可行吗?

1、对的施肥时间

弹丸小国的荷兰,领先世界农业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在国内可行吗?

这相当于精确到作物什么时候有需求才什么时候施肥。

2、对的施肥位置

这是领先卫星定位实施的,将作物定位后,传输养分需求信号,再通过喷滴灌设施自动自行补充肥料。

3、对的肥料形态

荷兰逐步将大颗粒肥料转变成了现在的小微颗粒肥料和液体肥料了。而且在农业文件中对于作物肥料使用量已经和相应惩罚制度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如果您有一亩地,需要20公斤肥料,那么要超过20公斤是要报备政府给出合理诉求的。

其实要做到这3点是不容易的,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施肥习惯,然后政府要投入资源和资金进行先进施肥技术想配套,比如卫星定位与技术指标的分析,就是个庞大的系统工作。肥料形态的转变是由喷滴灌技术的要求而确定的。

当然了,荷兰实现这三个”对的“,发展到了现在的基本自动化农业,在技术上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比如肥料全部没有成品肥,都是现配液体肥料;秸秆还田和牛粪是主要有机质来源;对于光照吸收加强了有机玻璃和岩棉的改进和利用。

二、我国农业的主要问题及精准施肥的进度前面讲了,我国现在的农业基本情况与荷兰40年前是一样样的。都是因为肥料的过量施用造成了土壤盐碱化、酸化、板结化,还有重金属超标状况;同时引起农产品口感不好,质量下降。而且在突击使用化肥的前提下使得对土壤有机质的补充相对落后。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其实在2004年已经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理念并应用,2015年提出了到2020年肥料零增长理念,说明我们早已在做类似提高肥效的工作,而且从肥料状态来看,也逐步推出了液体肥料和喷滴灌技术。对于秸秆还田及有机肥施入进行了多年的推广。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些相关技术的应用还停滞在一个小范围或者试验的过程中,这是可以理解的,必竟在改变一种施肥理念需要相应技术的配套。

同时对于数字化种植还需要逐步进行,这里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也要根据我国实情进行分步骤实施。

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广大,土壤状况不同,要照搬荷兰的办法显然不合理,也许我们需要两个40年来做这项工作,但是其理念是相同的。所以,现代农业的实施在我国暂时就是因地制宜,分块进行。从当前的实情看,先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配方施肥改变施肥习惯,然后根据土壤情况,做肥料生产的改变,变大颗粒为液体体、微小颗肥。再通过政策导向来控制施肥量。最后根据技术发展,做到数字化种植,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2031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