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求大学语文自考试题

zhao_admin2024-02-05 10:27:26语文课件1

一、求大学语文自考试题

这些都是啊,你看看能打开几个

二、谁有自考大学语文的历年试题?

上你所在省的自考网上就能找到了

上面有个叫例年试题库或者叫试卷大纲的

里面全部都是例次考试的试卷

三、自考11年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倡“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2.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认为,大学的宗旨是(    )

A.研究高深学问    B.倡敬爱师友之风

C.砥砺道德品行    D.倡导正当之娱乐

3.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指的是(    )

A.上帝意志    B.灵魂不死

C.客观世界    D.精神王国

4.《垓下之围》中突出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心态的场景是(    )

A.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B.东城突围时斩将刈旗

C.羞见父老而拒渡乌江    D.“吾为若德”而自刎沙场

5.《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    )

A.叙述与抒情    B.议论与抒情

C.议论与叙述    D.描写与抒情

6.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B.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C.加强边防,扩展领土    D.废弃传统,改奉异教

7.《秋夜》一文除了表现出作者的战斗精神外,还表现了他的(    )

A.旷达情怀    B.博爱胸襟

C.深邃思辨    D.机智幽默

8.下列《哭小弟》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是(    )

A.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像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

B.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

C.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

D.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

9.《我与地坛》中,“我”十五年总是到地坛古园去的主要目的是(    )

A.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现实    B.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

C.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D.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10.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    )

A.《蒹葭》    B.《长恨歌》

C.《湘夫人》    D.《早雁》

四、2010年10月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看看是不是、

五、谁有全国08届自考语文答案

2008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BDCAB;6—10ACDBB;

11—15BDDBC;16—20BBBD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CE;22AC;23BCDE;24ABC;25ABCD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

27逸豫:逍遥逸乐,不能居安思危。

28过:拜访。

29.败北:战败,败走。

30抗坠疾徐:声音高低快慢。

31解颐:开怀欢笑。

32倾国:绝色女子。

33声名狼藉:名声极坏。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4.A《论毅力》的总论点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毅力,即“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的特点。

C这个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有毅力与没有毅力的两种态度和成与败两种结果,全文正是围绕着正反两种态度和两种结果展开的,从而形成贯穿全文的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35.A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举措。

B用语言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胡服”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长袍大褂,宽领肥腰的汉族服装,比较轻便利索,适宜于骑马作战;“骑射”也不同于兵车布阵,驰骋沙场,灵活机动,利于克敌制胜。因此,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盛,坚持“胡服骑射”的改革。

36.A因为百裥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金鲤鱼一直想争这个名分。

B金鲤鱼有梦想和反抗,想取得平等的地位,但她这种思想和行动同样是以封建制度为出发点的,这跟压迫她的人们的思想意识是相同的,因而悲剧色彩十分浓厚。

C心理描写。(例子略)

37.A汉武帝时陈皇后因失宠用千金请司马相如作赋。“佳期又误”的寓意是忠良之士被重用的机会又失去了。

B指被排挤,报国无门的悲愤。

C“斜阳”指夕阳西下,“烟柳”指暮春景象,两者的象征意义都是指国势衰微。

五、作文(30分,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20620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