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初二数学小论文范文

zhao_admin2024-02-22 21:26:30数学课件1

一、初二数学小论文范文

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组合起来铺满地面。

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二、以初中数学知识为主,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探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有很多的思维,如逆向思维、空间思维、整体代入思维、逻辑思维等,那么学好数学该怎么做呢?我想,许多数学不好的同学并不是不想学,学数学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不是说不知道学习的方法,只不过是预习——学习——复习而已,但是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老师讲的所有内容,但到做题或考试的时候不会做呢?我想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下面我为大家讲讲学如何数学。数学做题就是靠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两个因素是决定数学成绩的高低。1.提高运用能力。在这个的前提下,必须是要有基础的前提下才行。提高运用能力,我们只有多做题这个办法,才能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其实这个比不难,只要多做题,不懂就问。2.思维能力。这思维能力是运用能力的基础,没思维能力何谈运用能力,所以提高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下棋,下些有竞赛的棋,比如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千万不要下些飞行棋啊之类的,那些棋下来根本毫无意义(注意:比不是讲你走下棋的这条路),在下棋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这步怎么走,下步怎么走,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那你的数学写理由和证明的过程中就会越来越规范,理由不在跌三道四的。提高其他的思维能力,可以玩脑经急转弯或做些趣味数学题,这样也可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有能力的可以做适合自己的奥林匹克数学题,做不出不奇怪,因为那些题非常难,分数没及格就可以难全国的一等奖了,所以做不出不奇怪,但要看那些做题的步骤,而且要看得明白,那样会提高各个思维能力的。只是本人多年来对数学的总结和经练,希望对你有帮助,毕竟是多年来的心血。谢谢!最好祝你们学习进步!

三、一篇初二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

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

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

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

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

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210572.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