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课程标准要求是什么?

访客2年前 (2021-06-29)地理课件61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地球的自转;包括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自转过程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

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运动要点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0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在日


   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2589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