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四年级科学什么叫凝固

访客2年前 (2021-07-03)科学课件57

就是液体变成固体的反应

由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单元《水的科学》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象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象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知道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教法我用到了复习法、实验探究法、学生演示法。
学法以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为主
五 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 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烧杯2只、热水、金属盘2个等。
2、学生准备:小镜子等。
六、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 教学引入 [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更多科学说课稿]
我采用了复习法: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见过凝结现象,但除个别学生外,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掌握直接影响着对凝结现象的认识,因此,这里我加入复习环节,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后面的认知作了铺垫。
  强化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这一知识点。
二、提出问题:
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边哈气,边观察,边思考,开始。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水珠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生猜想。
  由于导入环节进行了铺垫,学生很容易猜想出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四。 验证猜想。
1、在验证猜想时,我加入了一个演示实验做了一个过渡。先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再认识转变的条件。
在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时,我采用了三个烧杯,分别用同样多热水,温水,冷水,同时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水温越高,蒸发越快,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凝结。
  
2、之后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学生不容易想到是遇冷的条件下才形成的。这里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个别学生知道,就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如猜想不到,就由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什么季节容易产生,为什么,学生认识到可能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遇到热的物体行不行呢?
3 .实验验证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有: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盘,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对实验材料,我进行了一下新的尝试,用不锈钢金属盘代替了小瓷盘,或者是玻璃片,用这个金属盘的好处在于加热方便,安全,效果明显,缺点就是不透明。
  
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交流。
  如果学生设计不出,教师引导:要证明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首先得制造水蒸气,方法向烧杯倒入热水,(为什么用热水),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用对比实验。
  
在对比实验的设计上,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即对比实验的特点,要求要清晰,明确,在讲授对比实验时,我先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知识迁移。
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小,思维的严密性不够,不能简单汇报一下就直接进入实验,否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随意性强,对变量的控制不到位,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
  因此我在学生的汇报之后,进行了实验方法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验。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五、得出结论。对于对比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分析记录,我放在了实验后,作为分析实验进行出示,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方法的认识。
  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小学 教 学 设 计 网-www。XXJXSj。CN-更多科学说课稿]
学生得出结论: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出示凝结的概念,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
板书课题: 凝 结
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 水蒸气----→水
六:应用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
我设计了几幅图片,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对凝结的认识。
前三张是较单一的现象解释,第四张有几个层次,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2725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一节有趣的气象科普课日记

一节有趣的气象科普课日记

有人认为科学课是无聊的课。有人认为科学课是好玩的课,有人认为科学课讨厌的课,而我却认为科学可是有趣的课。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我们同学都兴奋不已,因为大家期盼已久的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不一会儿,科学老师拿着一个装有红色液体的大烧杯走了进来。班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下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课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2.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

从宇宙的诞生看世界的物质性

从宇宙的诞生看世界的物质性

据科学家猜测,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巨量的物质与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碰撞,不断湮灭,产生巨大的能量。最后只剩下了物质和少量无法碰撞到物质的反物质。宇宙里剩下的物质组成不同的物体,宇宙开始孕育星球与生命。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其中,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

从膜脂和膜蛋白两个方面阐述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从膜脂和膜蛋白两个方面阐述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细胞膜各结构成分在膜中是不均匀分布的,结构成分的不对称性是细胞膜的另一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不对称地镶嵌分布。膜蛋白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中或分布于膜表面。同时不同部位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2、脂分子分布的不对...

作文仿写三年级下册17课太阳一课

作文仿写三年级下册17课太阳一课

吊在窗前的那串铃儿又随风而摇摆起来,噢!又是一个起风的日子,透过窗户,屋里仍然是我和我的影子做伴。  一句哲言写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一瞬而已。”正是如此,我更应让你知道我的初中生活是如何的乏味和无聊。  是的,人生中,初中生活总是叫...

> 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_苏教版小学科学四下:《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 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_苏教版小学科学四下:《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力和机械—摩擦力》教学设计《力和机械—摩擦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实验教具:泥鳅、筷子、米和杯子、钉鞋、平底鞋、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师:通过实验引入摩擦力 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