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除法应用题教案

访客2年前 (2021-07-05)数学课件65

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各20个。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第3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图(1)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两个层次的交流,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或在黑板上表示):

图(1)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图(2)
二、新授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图(2),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3. “做一做”。
(1) “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①摆好两行三角形。
第一行:△ △ △ △ △ △ △ △ △ △ △ △ △ △ △ △
第二行:△ △ △ △
②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③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合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①12是3的4倍;②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①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②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引导学习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题意:先出示舞台上有35个人唱歌、台下5人观看的情景,然后出示7位跳舞的学生。
提问:根据这个场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也许较多,但一定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师可从中摘录下来,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几位代表在全班汇报本组的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
(2)在学生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本分析思路(以本例为例进行总结):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
(3)让学生应用基本分析思路解答“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练习。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有序地数出跑步和练武术的人数。
(2)独立解答第(1)题。
(3)对于第(2)题,可引导学生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四、课内(外)练习
1.基本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2.综合应用。
冬生骑车观看家乡的变化。

(1)想一想,说一说“千米”表示什么?
(2)冬生从岭下村到下溪村用了1小时,从下溪村到上溪村要几小时?从上溪村到鹅湖村要几小时?
(3)从江边村到鹅湖村大约要几小时?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2801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