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反思

访客2年前 (2021-07-21)地理课件75

地理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
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地理教学。


通过上一学期大力学习“杜朗口”的教学经验,我的感触颇深。对
于一位教师而言,模式有助于迅速适应环境,也有助于自我的总结、经验的积累和课堂绩效的提高。然而,形式终归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脚永远
比鞋子更重要。


模式来自实践,既然是经验的积淀,就无法避免它自身因特定的历
史条件与时代背景所固有的局限。面对时间的刻刀,基于经验而生的模式的面貌更多的时候会被篡改的一 塌糊涂。倘若这时,我们仍然固执地死守着那些所谓的经验与模式,
在新生事物面前,我们必将因不能与时俱进而遭遇一种难言的尴尬。


一、 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
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
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
天在初二(4)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
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
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
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 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三、 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
习的方法


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
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
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
张英,张耀芳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张英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
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
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
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
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
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
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 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
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
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
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
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3171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