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现在小孩大多对作文不感兴趣,写作文总是老一套词,你有什么好办法?

zhao_admin1年前 (2021-12-31)语文课件53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判断语文水平的最好标尺。这个标尺对成人而言是适用的,对学生而言也是适合的。虽然学生的作文只写命题文章,有固定的文体,但文章的优劣毫无疑问地体现了其语文能力的水平。那么,学生作文写得好,是不是天赋使然呢?第一,天赋与学习并存。

人的有些能力完全靠遗传,诸如声音、能说会道和巧手等,不需要后天学习。快手上有一位唱秦腔的甘肃羊倌,唱腔很好,名气很大,很多人都喜欢经常听他唱的戏段。但是他是一位以放羊为生的农民,既没有受过名家的指点,也没有受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有些能力与遗传有关,但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发挥出来,比如弹奏、舞蹈和绘画等。没有一定的天赋,无论如何学习和训练都拉不好小提琴,这是不争的事实。写作能力也不例外,遗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后天的学习同样举足轻重。毋庸置疑的是有写作天赋的学生肯定比一般智商的学生学习起来要轻松许多,有效许多。

唐朝的骆宾王七岁就写出了名冠古今的《咏鹅》一诗,要追根究底,天赋毫无疑问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如果骆宾王出生于农夫家中,没有受到启蒙教育和后期学习,恐怕他七十岁也写不出诗来。这就是天赋与学习并存的道理。

第二,阅读和积累不可或缺。

文章是用词语垒起来的,而词语的积累全靠阅读获得。打个比方,词语积累就像银行储蓄,阅读获得的词语就被储存起来了,写作的时候只要拿出存折,词语就自然从记忆中流出来了。这种情形,习惯写作的人都深有体会。

有些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想要找个词语来表达某种心情,或者想要描写某一景物的特色,但抓耳挠腮,就是卡在那里半天也想不出一个词语来。有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平淡的就像一杯无色无味的水,读起来索然寡味。

有些学生则生生地把一些华丽的词语堆砌起来,但词不达意,华而不实。给人的感觉是把所有的化妆品都涂在了脸上。

这就是缺乏阅读积累的结果。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阅读积累的意义。一个学生不读书,或者读书少,“神”是永远也不会光顾他的,他的作文能力也将原地踏步,毫无起色。因此,想要作文写得好,就要多阅读,多积累。

第三,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写文章是拿技巧构筑框架的,框架构筑不起来,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技巧就是行文模式,比如议论文的行文模式是总分总,即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把握住了这个模式,写起议论文来只需要寻找论据,巧妙衔接,自然得心应手,一气呵成。

元代文学评论家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讲:“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意思是乐府诗在写作的时候,开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主体部分要有容量,充实丰盈。结尾要收束有力,响亮警策。它道出了文章结构的大同道理,适合所有文体的写作,因此,后来的文学评论家和作者都把“凤头、猪肚、豹尾”奉为批评和写作的经典。

学生往往由于不熟悉各种文体的架构模式,写作文时不是束手无策,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就是语无伦次,颠三倒四,逻辑松散。所以一定要掌握常用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行文模式和写作技巧,这样,写作文时方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第四,借鉴学习效果明显。

借鉴是写作的最好老师,它会教给你很多写作的知识、经验和技巧。有些人善于借鉴,会巧妙地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因而写作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有的人从不借鉴学习,一天也写不完整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所以,只有借鉴了别人的,才能丰盈自己的。

《诗经·鹤鸣》中有一句诗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说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做砺石,就能琢磨玉石了。我觉得它能够恰当地说明写作中借鉴学习的作用。很多学生缺少的正是善于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技巧,来完善自己的作文能力的智慧,他们要么从不把借鉴学习别人的词语、构思和手法当回事,要么就是一味地抄袭,把文章写的不伦不类,既不像别人的,也不像自己的。因此,要写出好作文,就要善于借鉴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活学活用,把它变成自己百宝箱里的战利品。

总之,写作文的能力与天赋不无关系,但后天的学习决不能忽视。[[原创文章,引用需注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4449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