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合起来是多少教案

zhao_admin1年前 (2022-01-24)数学课件49

设计意图: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我在设计这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以情景表演引入课题,请来动物过生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回比较多少。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教学准备:图片3张 纸偶2个 记号笔 铃铛 凳子 教学过程:一、 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课题。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汪汪狗,一个是跳跳兔。二、 出示礼物,感知物体的多少。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出示图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个别幼儿)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集体)有几颗?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出示图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哪个小朋友知道3个蘑菇多,还是4个苹果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出示图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请幼儿操作,发现了什么?三、 游戏:⑴、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请小朋友到他们家来玩抢凳子的游戏,小朋友要听小铃铛的声音学解放军绕着凳子走,铃声停马上坐下一张凳子坐一个小朋友,看看谁能抢到小凳子。幼儿游戏。⑵、抢凳子的游戏好玩吗?老师还要带小朋友门去外面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1个女孩子必须找1个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四、教学活动  (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几个?  如果以穿红衣服的阿姨排第一,再说说谁排第二,小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动动手,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  (2)把圆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样摆?  (3)讨论: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3、完成书练习二第21页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讨论。  4、填一填。  从左往右数,第4列有()个球。  从右往左数,有5个球的是第()列。  从左往右数,有4个球的是第()列。  从右往左数,第4列有()个球。  【提高练习】  5、游戏:开火车  选几名同学跟在老师后面,组成一列小火车,在教室过道缓缓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告诉同桌。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说说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小结: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拓展练习】  6、五杯糖水一样甜,请你按放糖由多到少填上序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4795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