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1至3单元的知识体系

zhao_admin1年前 (2022-02-02)历史课件45

必修一第一单元一、夏代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制度:①传子的继承制度 ②开始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 2、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特点(政权特点): ①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对内服和外服有控制。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三、西周1、时间:公元前1046年2、制度:(1)分封制(周公旦) 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皇室。 内容:①周王的直接驻地---王畿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 ③还有异性亲族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3)礼乐制度(周礼) 含义: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作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 三者关系:互为表里,紧密相联四。东周(春秋和战国) 1,时间: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左右-战国2,背景:春秋: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战国:各大国国君不在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由于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3,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4,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1,背景: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2,时间:公元前221年 亲王嬴政实现了统一3,制度① 确立: a。中央:皇帝等称号的确立---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掌管律令,图籍 九卿:很多重要官职的合称(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b。地方:郡县制:郡---县---乡---里 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②维护:a。选官制:军工爵制b。官吏考核制:① 由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 年终有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4,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5。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六、西汉 1,背景:刘邦灭秦---建郡县制+分封制的组织形式 埋下祸根---中央与封国间的矛盾 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 汉景帝,晁错,吴王等七国 2,制度:①确立:A.三公九卿与中朝(汉武帝时期)相互制衡B.推恩令---解决了中央与封国间的矛盾 ②维护: 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评价: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坏---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之间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考核官吏制:专设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立十三州刺史为地方专职监察官员,它属于御史府七、隋唐唐代 1,背景: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2,制度:①确立: A,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诏书) (封驳审议) (执行) B,特点: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C,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②维护:A,选官制:科举制 隋---确立 唐---完善B,考察官吏: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对在想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八、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九、宋1,时间:公元前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2,制度:①确立 A,中央:“二府三司”分割相权 兵权――枢密院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b、地方: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2)消实权: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3)制钱谷 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作用: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②维护 A,选官制:科举制B,考察官吏制:谏院十、元 1、制度: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2,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使得相权又集中在一起了十一、明 1,时间:1368年 明太祖朱元璋 2,制度:①确立: A,废除丞相制: 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废除:1380年借胡惟庸案,彻底废除,并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由皇帝执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 B,设立内阁: 原因:废丞相后为了提高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 形成:明太祖时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权力地位提高---票拟,皇帝批红)②维护: A,选官制:科举制B,考察官吏制:中央---科道 地方---按察使司十二、清 1、时间:1644年2,制度:①确立:A,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日常事务B,议政王大臣会议---重要的军国大事C,军机处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原因:处理西北军务 (3)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 只能跪奏笔录。 (4)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二单元:一,古希腊------民主制(一)、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①特点:出现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 ②标志性建筑:米诺斯王宫2、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纪) ①特点: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国兴起,出现线性文字B。 ②特洛伊战争出现在这个时代。(二),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开始,之后的300年 2,产生原因:另一只古希腊人对迈锡尼文明的毁灭 3,特点:沉寂,封闭,贫穷(三)、古希腊城邦 1、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黑暗时代结束,古希腊进入复兴时代。复兴时代的标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现 2、概念: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3、地理环境: ①多山少耕地――农耕经济不发达 ②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5、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贵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实质:公民政治 7、政体划分的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划分。 8、原因: ①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②三面环海,多岛屿港湾,航海业发达。 9、影响: ①促进古希腊商品的生产和海外贸易 ②利于古希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文明。(四)、雅典民主制的形成1、形成的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解析】雅典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的是君主制。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贵族推翻王权,建立了贵族制。 【重点问题突破】君主制与贵族制的不同: 君主制:世袭、终身、专制 贵族制:选举、任期、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在一定程度上说贵族制取代民主制是一种进步,为后来雅典向民主制过渡创造了条件。2、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 ①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五)、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基本特点的体现: ①公民大会: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体现了人民主权。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代表由抽签选举产生,每个公 民当选2此后就不能再次当选,体现了轮番而至。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并且审议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实质 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是奴隶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评价 1、积极 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②民主政治使决策更全面。 ③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非君主任命,受人民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消极: ①是公民主体的民主。 ②外邦移民、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③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二,古罗马------法制(一)、罗马政体演变 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1、贵族共和制 ①执政官:共和国的最高官职,有任期,只由贵族担任。 ②元老院:最高权力机关,是古罗马的决策机构,成员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③公民大会:负责选举公职人员,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④保民官: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 ①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②实质: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③作用: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进入相对稳定的“罗马和平”时期。 (2)帝制:三世纪初,戴克里先公开实行君主统治。(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源头 (1)内容:①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习惯法的汇编。 ②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隶制,维护了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 (2)评价 ①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②虽没有给平民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 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查士丁尼法学总论》③《查士丁尼学说汇纂》④《查士丁尼新敕》 3、罗马法 (1)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 (2)对罗马法的评价: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①《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②它保留了罗马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社会矛盾,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③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的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第三单元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迫切要求得到相应的政治地位。 (新贵族:指的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也就是说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的旧贵族) 2、过程 ①13世纪,《大宪章》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 ②1640 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詹姆斯二世下台,最终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之争。 ④1689年,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登基。《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权力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①《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②英国由人治走向法制。 ③促进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君主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②议会主权至上 ③君主受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注意】(1)《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的文件,但它并不是成为宪法。(2)英国议会组成:上议院、下议院、国王(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①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②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责任,成为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最高行政机关。 2、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党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党上台组阁,该党的领袖成为首相, 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选择点】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 4、随着内阁制形成,英国的两党制也形成 形成过程 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 ②19世纪,辉格党发展成自由党 托利党发展成保守党 ③20世纪初,自由党被工党取代,今天英国政坛上活跃的两党是自由党和工党(三)、1832年议会改革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2、内容: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获得了进入议会的资格。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二,美国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的建立(一)、联邦宪法的制定(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独立, 1781年,《邦联条例》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这个时候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 1、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①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②邦联松散的状态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③美国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和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 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3、1787年宪法的三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有民选产生。 【要求】结合课本记住三权分立示意图。(二)1787年宪法的发展与完善 ①1789年,美国国会提出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②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条和14条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 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三)1787年宪法制定与完善的历史作用 ①根据宪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②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保证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成为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二)、美国两党制(驴象之争:驴:民主党;象:共和党)(1)形成:华盛顿之后形成。(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制形成, 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之前 ①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奴隶主利益) ②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了解】美国南部奴隶制和古希腊奴隶制的区别古希腊:纯粹的奴隶制美国南部:利用努力进行生产,将产品卖给北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奴隶制。(3)南北战争之后,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但是政治主张有所不同。【重点问题突破】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项目 英国 美国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行政首脑 首相内阁 总统立法机构 议会 议会行政首脑与立法机构的关系 首相对议会负责 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执政的关键 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在总统竞选中获胜三,法国的民主共和制的建立(一)、法国政体的演变 1791年前,波旁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1791年,《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二)、法国大革命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 ③思想原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重点问题突破】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统治下的三个等级 ①第一等级:教士 ②第二等级:贵族(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 ③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被统治阶级)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1789年7月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成果: ①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②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推翻王权,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三)、法兰西第一帝国 1、建立的根本原因:为了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稳定资本主义统治。 2、建立过程: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统治。 ②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注意: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君主专制与封建君主专制并不完 全相同,带有维护资本主义性质) 3、统治政策 ①对内:维护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财产制度,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恢复旧制度, 尤其是等级制度。 ②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4、1815年,灭亡。(四)、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2、法国“1875年宪法” ①内容: 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内阁 立法权:议会 总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②、意义 经过长期斗争,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 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重点问题突破】 1、法国1875年确立的政体与美国和英国的不同。 (1)与英国不同: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有国王;法国为总统共和国,没有国王。 (2)与美国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和议会独立、制约。 2、法国革命过程中权力机关演变 三级会议――制宪议会――国民大会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 ①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正统”原则维持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②根本原因:封建割据阻碍了德国的发展 ③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提出统一的主张 2、统一的过程: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3、统一的历史意义 积极: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问题,也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 局限: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二)、德意志帝国 1、建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1)内容: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①帝国元首:皇帝。 ②行政权:皇帝首相。首相由皇帝产生并对皇帝负责。 ③立法权: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联邦议会:权利大,议长由首相担任,议员由皇帝任命。 帝国国会:权利小,议员由普选产生,有立法权,但不能通过任何对政府不利的法律。 (2)颁布的历史意义: ①积极: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②消极: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造的彻底完成。【重点问题突破】 1、英法君主立宪制的比较项目 英国 德国国家元首 国王 皇帝行政权 首相内阁 皇帝首相立法机构 议会 议会议会独立立法权 有 无行政与立法机构的关系 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皇帝首相控制议会总评 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有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2、法国和德国政体比较项目 法国 德国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行政权 总统内阁 皇帝首相立法权 议会 议会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对议会负责 皇帝首相控制议会(三)、魏玛共和国 1、建立: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1918年,德国颁布了新宪法,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 2、特征: ①人民享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 ②依然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被誉为“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民族复仇情绪抬头。 希特勒法西斯实力进行欺骗性宣传 ②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③教训:在德国这样的国家,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必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4899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