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哪部

zhao_admin1年前 (2022-03-15)地理课件39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唐朝颜真卿的《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海陆变迁思想在我国起源较早。周代就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认识。

东晋葛洪(283-433)在他所著《神仙传•麻姑传》中,更是借用一位女神麻姑之口说“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即东海由海变为陆地已有三次了。 

但在唐代之前,都没有对这一思想进行科学的论证。直到唐代颜真卿才以实际观察到的实物证据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科学论证。

颜真卿(709-785),是唐代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注意实地考察的学者。他不满足于闭门读书,而是勤于考察,并由此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地理知识。

唐大历六年(771年)夏四月,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在今江西省临川市城县的麻姑山山顶的一座古坛附近,发现了一些夹在岩石中石化的螺蚌壳(即一种化石)。于是他认真分析了这一现象,认为这里原来应是海洋下面的地,后来才变成了陆地,这些螺蚌化石就是海陆变迁、地壳抬升的证据。

此后,他还特地将此事及结论记录在《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鲁公文集》卷十三)一文中,并刻石记述这一发现。《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中说:“麻姑自言: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

又说“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实际观察到的实物证据,论证海陆变迁思想的地理学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自然地理认识的一大进步。

此后的沈括和朱熹等都继续发展了这一思想。如南宋的朱熹说:“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朱子大全•天地》) 欧洲直到达・芬奇(1452-1519)才明确提出这一思想。

扩展资料:

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即洋陆转化。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记载: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

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释义: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鹅卵石),横亘在石壁上像带子。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重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鲧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中,而如今却在陆地上。

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关陕以西,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造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造成也就是必然之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思想在我国起源较早。周代就有“高岸为谷,深谷 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认识。东晋葛洪(283― 433)在他所著《神仙传•麻姑传》中,更是借用一位女神麻姑之口说“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即东海由海变为陆地已有三次了。 但在唐代之前,都没有对这一思想进行科学的论证。直到唐代颜 真卿才以实际观察到的实物证据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科学论证。颜真卿(709―785),是唐代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 一位注意实地考察的学者。他不满足于闭门读书,而是勤于考 察,并由此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地理知识。唐大历六年(771年) 夏四月,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在今江西省临川市城县的麻姑山山 顶的一座古坛附近,发现了一些夹在岩石中石化的螺蚌壳(即一 种化石)。于是他认真分析了这一现象,认为这里原来应是海洋 下面的地,后来才变成了陆地,这些螺蚌化石就是海陆变迁、地 壳抬升的证据。此后,他还特地将此事及结论记录在《抚州南城 县麻姑山仙坛记》(《颜鲁公文集》卷十三)一文中,并刻石记 述这一发现。《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中说:“麻姑自言:接 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 也。岂将复为陵陆乎。……”又说“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 桑田所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实际观察到的实物证据,论证 海陆变迁思想的地理学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自然地理认识的一大 进步。此后的沈括和朱熹等都继续发展了这一思想。如南宋的朱熹 说:“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 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朱子大全•天地》) 欧洲直到达•芬奇(1452―1519)才明确提出这一思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5422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