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土地改革政策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zhao_admin1年前 (2022-04-07)历史课件33

土地改革政策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要分时间段分析: (一)1949~1955年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与互助合作 旧中国土地占有的极不合理以及封建高额地租使得旧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极低,农民的生活水平处于极度低下的状况。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须突破这两限制条件,要么平均地权,要么降低地租,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因此,在1949年到1950年间,中国继续了之前在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里,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农民无偿分得土地和生产资料,成为土地的主人,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次土改极大地解放了长期被封建制度束缚的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生产关系的变革,极大地释放出了制度潜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凡是有利必有弊,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就突现出来了。以户为生产单位的分散个体经营,力量相当薄弱,积累率低。有的地方甚至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根本无法抵御农业生产过程中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更没有能力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进行必要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生产和农业现代化难以进行。农民的生产生活难以维系。同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土地的公有,这也就要求一个新的制度安排取代旧的制度安排。 (二)1956~1978年的土地制度:集体所有、统一经营 从1955年土地农民私有转为高级社集体所有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党领导中国农民确立“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农村土地政策的时期,在这个期间,农村土地政策从“农民个体所有,统一经营”向“劳动群体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演变,最终发展成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的“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的农民公社土地政策。这个演变既反映了中国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选择土地集体化、公有制的历史必然,又体现了中共脱离生产力水平追求生产关系变革导致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的盲目性。 土地由私有向公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个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这个阶段中许多问题未能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操作,导致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灾难。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再加上这一时期的 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对于土地的破坏相当严重,造成了土地经济关系的严重扭曲,农业生产的严重滑坡。 (三)1979~今的土地制度: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政策。这项政策正经历了逐渐确立阶段,现正处于“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阶段。1978年秋~1979年冬,国家开始推行定额包产责任制,不许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而1980年春~1981年底,国家普及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迅速发展;1982年春~1983年底,国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推行至今对我国农村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共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保持长期稳定。 1978-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98% ,其中种植业年均递增6.61% ,这在建国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学者文贯中使用供给函数方法估算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农业生产率增长31% ,使农业总产出增长5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对我国农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中的重大成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5615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