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通过备学生,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zhao_admin1年前 (2022-04-08)数学课件44

提到备课,人们自然会想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前二者历来被教师们重视,但对于备课要备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学期,我校提出了“三动”课题的研究,更加重视在备课中备学生的重要性。现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一、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包括很多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了解学生喜欢的听棵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新教材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具体的情境,我们在备课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我在教学《旅游费用的预算》时,我发现学生旅游的比较多,但是对于费用的结算了解很少,这当然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决定了旅游费用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对象。我预先做了一个短片,其中涉及了旅游地点的选择,住宿、伙食、交通、景点门票等费用的结算的内容我做了一点特技以引起学生关注。看完后我结合学生的实际,说了这样的话:同学们,还有几天你们就要进入中学了,这之前好多同学的家长都有个全家旅游的计划,你们现在也都长大了,应该帮父母精打细算。一个同学一家有去北京的旅游计划,请你来帮他策划一下,好吗?自然,学生的兴趣很高,许多同学设计计划都很有个性,这节课的任务顺利完成。  
在备课时,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进行了解。如果我们在学期初接到新的班,接受新的教学任务,那么我们就要对新情况进行新的分析。  
二、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我想分析学生要与分析教材同步进行,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把备学生与备教材结合起来。  
新教材虽然能够设计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但有时难免不和适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因地制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处理好文本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只有关注学生我们的教学才显得有意义。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社会经验、情感体验、成长体验、能力发展、个性差异等等。怎样把关注的目光放到备课当中呢?  
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愉悦的学,充满成功感的学,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不可或缺。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弄清楚每节课的能力要求,如可实施。例如《统计》一课可以设计一道题,书第80页的例3,要求学生求出几个统计量(平均数,众数),再让学生分析,用这两个统计量能不能反映这些学生的跳绳情况呢?结果学生分析,原来第三名的学生他的成绩竟然小于平均数。再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理解新的统计量――中位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的中,学生的观察、推理、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备课中还要力求让学生质疑,要重视学生的讨论,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个体指导……只有这样备课,教师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5653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