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小学科学课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应该怎麽做

zhao_admin1年前 (2022-04-19)科学课件36

小学科学教学中导入情境的创设本文所写的教学中的“有效导入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其导入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进取性的思维活跃状态;拓展性的学习需求状态;强化性的学习动力状态;成功性的学习习性状态。情境导入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探究式学习是目前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一、导入情境的现状分析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情境导入的主要意图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攻克问题的欲望。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对于导入的情境是否应为后续阶段的问题解决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是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教师们关注得还远远不够。教师对情境导入的理解中存在许多偏差,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倾向,主要表现在:1、主观臆断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课例:《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五年级)第1种导入情境师:首先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录像。(宇宙奇光)(师解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师:出示2张洞头的照片(分别是白天和黑夜的景观照片)师:看完2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洞察力最好。生:一片迷茫。(1分钟后)生:一张是在白天拍的,一张是晚上拍的。师:若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师: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师:白天和黑夜不断地重复出现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板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昼夜交替现象。 分析:教师让学生欣赏有关宇宙的录像,目的是激起学生渴望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以洞头的照片为例子引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然而两张照片除了拍摄时间不同以外,拍摄地点、拍摄景观也完全不同,却硬是要学生观察最大不同。这样引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也稍显牵强。且录像与照片2种媒体介质的同时出现,目的只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也显得繁琐。教师主观认为创设这样的导入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体验,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最终证明教师的导入情境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走过场而已。2、将情境导入的范式理解空泛、庸俗化,没有作为一种教学场来构建课堂教学。课例:《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五年级)第2种导入情境出示转晕歌:你自己转,又绕我转,转转转,转转转。你自己不转,绕着我转,你转转,我转转。师:唱转晕歌,指名学生伴舞。生:害羞,不敢伴舞。师:自己先示范,请一生伴舞。生生表演。师:(讲述中国和美国的昼夜)我的朋友去了美国,我白天打电话给她,她那边是晚上。她白天的时候打电话给我,我这里是晚上。我就将这种现象记下来:我这里是昼夜昼夜……我美国的朋友那里却是?生:夜昼夜昼……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分析:教师试图以游戏效仿课堂中的模拟实验,为新课的模拟实验提供技能铺垫。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跟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游戏不感兴趣,且游戏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验前已经“转晕”了,并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目的。游戏的导入与教师的故事引入之间又没有什么联系,孤立存在。情境导入的时间太长,反而让学生显得不耐烦。还有的导入情境片面夸大体验的功能,缺少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必要结合。二、创设有效导入情境的视角思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导入情境的设计:1、创设的导入情境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情境的任务就是要展示学生的初始想法,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接触过什么样的事物,等等。在学习《溶解》的一周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溶解的现象,自己也尝试过,但是他们并没有注意过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在创设导入情境的时候,我就把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在课堂上再现。首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沏白糖水,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然后评判他做得怎样?有什么问题要提?这位同学操作完毕后,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搜集、整理信息,从而理解溶解这一现象。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学生的已有基础,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导入情境尤为重要。2、创设的导入情境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情境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即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情境的有效导入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中来。在科教版六年级的《月相变化》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就将课堂里的桌椅搬出,用直径7米的白色布摊在场地上,画上一个圆,将圆周按45度角等分。然后在每个角度都贴上小组序号和每个学生的位置编号。另贴一条长的黑色纸,上面画好8个圆。学生席地而坐,老师开始组织教学。学生每人都坐在自己的观测点上,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宇宙领域,对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在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浅显、模糊的认识。这样往往就让许多学生对宇宙领域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该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只需一个“圆”,就拉近了学生研究的距离。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宇宙中的天体并不是离我们那么遥远,是可以被身边很多物体所模拟来研究的。3、创设的导入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情境的创设要具挑战性、问题性。要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卷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在教科版《磁铁的两极》的导入情境上就可以这样设计:师:(出示一块条形磁铁,竖立起来放,一枚小钢珠)如果我将这枚钢珠放在磁铁的上端,松手后,你认为钢珠会怎样运动?生:掉下来。生:被吸住了。师演示:小钢珠被磁铁的磁极所吸住。生:惊奇、疑问。教师先通过情境的有效导入而设问“钢珠会怎样运动”,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是“由于钢珠自身的重量会从上面往下面掉”。在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实验演示,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理所当然的想一探究竟了。教师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开放的导入情境,给予学生一个新的物理情境使之与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产生新问题,具有挑战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积极思考。 4、创设的导入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概念的构建概念发展的维果茨基体系认为:小学的年代主要是给孩子以“混合思维”和“复合思维”的经验,让他们体验在“前概念思维”的层次上探求概念的经历。有效的导入情境,应该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在学生对事物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思维和多种科学探究活动,建构准确的、科学的概念。例如教科版《声音》的单元导入情境就可以这样设计情境导入,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导入步骤教师行为设计目的1教师敲击产生声音吸引学生的兴趣2教师要求学生画一个图,展示他们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看法引出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最初的看法3教师问学生击鼓能否产生高音或低音进一步引出学生对音高的看法,但此时不介绍科学术语4教师利用学生的观点,编辑成高、低音列表展示学生的观点,作为未来的参考这单元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够区分声音的高低。”根据这一课程目标,我们可以将概念发展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层次1:学生没有把振动与声音的产生联系在一起层次2:学生把振动与声音的产生联系在一起,但没有认识到音调高低是振动频率改变的结果。层次3:学生能够将高音同频率高的振动,低音同频率低的振动联系在一起。在单元教学的起始,设计这样的导入情境,可以充分调查学生的前概念。科学课的目的就是消除错误的前概念,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通过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让教师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前,了解学生所具有的前概念(有时是想法)。这些原有的概念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前概念,要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出发,对这些前概念进行分类,通过搭建“脚手架”,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改善和获得新的概念,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三、创设有效导入情境的基本方法1、用做游戏的方法创设导入情境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给其耳目一新的刺激。教师巧妙筹划、精心设计新颖的游戏,能让学生怀着热情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全身投入游戏活动之中,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课例:《磁铁的两极》(教科版三年级)师:(出示小磁铁和小螺帽)你看我这块小磁铁可以吸住这枚小螺帽吗?生:可以。(师演示,吸住了。)师:那用它来吸这枚大的螺帽,行不行呢?生:不行。(师演示,吸不住。)师:怎么就不行呢!生:换那块大的磁铁肯定能吸住。(师演示,吸住了。)师:怎么这样子的,那是为什么呢?生:小的磁铁吸力小,大的磁铁吸力大。生:磁铁的磁力是不同的。师:原来不同的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块磁铁的不同的地方的磁力大小一样吗?生:一样; 不一样。师:这节课我们就拿一块磁铁来研究看看,它的什么地方磁力会最大。(开始上新课)磁铁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学生对磁铁都有接触,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以“小磁铁能吸起大螺帽吗?”为切入点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关注“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从而引发“同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相同吗?”,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求知心理,自然的将教学过渡到对同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研究上去,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知识上的铺垫和情感上的积蓄。2、用讲故事的方法创设导入情境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形象生动的特点。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空气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地利用书中诸葛亮的故事创设问题的情境。师: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你们知道他在指挥士兵作战时有什么秘方吗?生:(互相交流)师:他不光发明了木牛马、八卦阵等,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灯,这种灯一点燃后可以自动升上天空,用它来传递作战信号,又快捷又方便,后来人们把这种灯叫做孔明灯。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这个灯为什么会自动升上天?生:它是怎么做成的,里面有什么样的构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一则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3、用问问题的方法创设导入情境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们永远不能改变的特性。根据这一特性,教师营造问题能激起学生疑惑、惊诧的感觉,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有如饥似渴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谜底”时建立一种“阅读期待”。课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科版五年级)师:(出示校园里的岩石图片)这是老师在我们校园的一个角落所拍的一块岩石,我对它进行了连续七天的跟踪拍摄。你们看,在这七天里,岩石有什么变化吗?生:没有变化。生:有变化,但是我们看不出来。师:那么给它多一点时间,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生:不会,不管多久都不会变。生:会变,但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我们发现不了。师:认为岩石会改变模样的,可以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岩石被太阳晒,被风吹,被雨淋之后,可能它的棱角会被磨掉。……从“校园里的岩石七天内有变化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根据教师不断的设问,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卷入,在认知的冲突中,新的思维不断生成,随着“概念箭头”不断前进,最后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4、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导入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客观性。课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四年级)师:老师这里有2袋食盐,分别装的是20克和40克。如果我将它们都分别倒在100毫升的水中,食盐会溶解吗?生:会。师:请2位同学上来做做这个实验。(生上来准备实验)师:在实验前,你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提醒他们的吗?生:不要将食盐撒出来。生:搅拌的时候不要将水溅出来,不然水量就少了。……师:现在你观察到什么了?生:倒20克食盐的杯中,食盐已经完全溶解了,40克的杯中还有食盐。师:你认为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生:肯定比20克要多,比40克要少。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实验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师用实验的方法导入教学情境,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关注到的实验现象,同时又给其一个潜在的信息“100毫升水能溶解20克食盐,不能溶解40克食盐。”,为学生的预测做出了一个理论依据。这样的导入情境在无形中分解了教学的难点,方便后面的活动开展。5、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堂教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导入,贴近学生认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要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例如教科版四年级的《天气》单元、《食物》单元,以及《我们的身体》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生活中都有的,最熟悉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6、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导入情境教科版小学科学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内容,是教师普遍觉得不容易组织教学的部分。一方面,这一类主题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范畴,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另一方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空间想象力不强,尤其针对涉及到运动的内容,就更加不知如何入手了。通过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来导入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解决该单元部分的教学难点。多媒体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生动。在一堂课开始时放映一些与新课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片断,或者难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视、听、欣赏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进入教学情境。以上的策略研究可能还不太全面。导入情境的设计不能机械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一个好的导入情境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5812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女生为了减肥有多狠?能否说一说你们的减肥经历?

女生为了减肥有多狠?能否说一说你们的减肥经历?

有多狠呢?大概就是对自己下死手了,硬生生逼得自己没了退路! 从120斤瘦到96斤并且完美保持住了,现在体重会略有浮动,上下在1公斤左右。总体来说,还算满意。说一下我是一个自控力不是很强的人,容易半途而废,为了逼自己一把,也是下死手了。 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免费下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免费下载安装)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免费下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电子课本免费下载安装)

七年级的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本(苏教版)?去好记星网站看看有没有,就打好记星教材下载就可以了,如果你找对地方的话会有的8.7加几电子课本苏教版?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加几。2、在...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怎样放得更大教?新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内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内容

主要材料:“溶解”单元过滤器材: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气体溶解器材:带有橡皮帽的注射器;蒸发器材: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其他器材:放大镜、搅拌棒。“声音”单元发声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锣、鼓、钢尺;传声器材:铝箔(能折叠...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课件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课件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2.理解什么是惯性。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自然界中的动物、昆虫、水生生物和它们的行为方式的知识。2.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上“自然界中的动物”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