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第三次土地改革是几几年

zhao_admin1年前 (2022-04-19)历史课件37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5.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编辑本段三次土改的区别

  三次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第三次与前两次的区别: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编辑本段关于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于1988年开始进行。同年3月,山东省在德州地区首先试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办法。作为试点的临朐县规定,农民宅基地符合规定标准的,每平方米每年收费5分钱,超出标准和自建房的,每年每平方米收5角钱的费用,还要进行一次性罚款。超出标准30平方米以 

   内的每平方米罚款4元;超出标准3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罚款8元。此后山东省的经验在河北、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相继试行。 

  1990年1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将这项工作在全国推开。到1991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市、区,1400多个县(市)的一万多个乡镇实行了宅基地有偿使用。此外,江苏南通市还从1987年起率先试行乡镇企业用地有偿使用,至1992年4月,全国已有140多个县(市)相继试行。

  第三次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5813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第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是在哪里举办的

第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是在哪里举办的

第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于1995年9月4日至1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这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和《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当时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4017名军人运动员参赛,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角逐。这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国军队第一次...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展开全部  中国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主要经历两轮高潮。一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以农村土地权属改革和城市土地收归国有的改革为主要内容,其手段是进行土地的没收、征收和分配;二轮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农村土地联产责任制和城市征收合资企业...

淮南地名的来历

淮南地名的来历

淮南地名由汉高祖刘邦命名而来。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历史上开始出现”“淮南”这个地名。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淮南市...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5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5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建议用时:20分钟)[基础达标练]1.在某个历史时期,中国对旧有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主要是:在学校中,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进行专业调整等等,把旧学校改...

历史课程标准的五大核心素养视频(历史课程标准的五大核心素养中,除了唯物史观,还有)

历史课程标准的五大核心素养视频(历史课程标准的五大核心素养中,除了唯物史观,还有)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区别?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种,五种素养不是机械地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要用一个纽带将五大素养统领起来的话,我认为用“历史解释”来做这个纽带是比较恰当的。...

求高中历史每一本书的专题

求高中历史每一本书的专题

总的来说……必修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三是选修里的选修,可以不用学的,我们没有学(偶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