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第三次土地改革什么时间

zhao_admin1年前 (2022-04-19)历史课件40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其实建国以后对农村的改革有四次:1、1950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1953至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农村的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3、1958至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消灭私有制,但是一次失败和错误的运动;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中国近现代史上总共几次土地改革

中国近代史上中共的土地改革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三次土地改革,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条件。

一、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斗争时期(1950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扩展资料:

土地改革的意义:

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为引导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

4、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第一次土改是1927――1935年,红军扩展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战争,具体方案是邓小平制定的,这个方案极受农民欢迎,红军迅速扩大。 第二次土改是1978年,发起人是安徽农民,他们私自将生产队的土地以承包的形式分给个人,获得土地的农民摆脱了公社化的大锅饭,生产积极性发挥出来,由邓小平力推到全国,为了推广安徽农民的经验,邓爷爷提出两个理论:第一是思想解放。但没有得到舆论界的积极响应,经过深思熟虑,再次提出了一个直接的不容反对的理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这实际上是“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是好猫”这个通俗语录的提升。 第三次土改,是当前,提出人是胡总书记, 要点是 一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 第二容许土地流转,注意不是买卖,而是流转。 这是一个大突破,为中国的大农业的诞生打开了一条通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5814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