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三黑和土地讲了哪五件事?

zhao_admin1年前 (2022-04-21)历史课件42

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课文解析:

第一节:写农民有了土地会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此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比作旱天的鹅和水的关系,表现了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密切。

第二小节:写农民恨不得把每一块土地都尝一尝。“恨不得”和“尝一尝”等词语说明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珍惜。

扩展资料:

国家实行耕地有偿制度。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按照“开垦相同数量的耕地”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同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耕地或填海土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回收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土地复垦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或收回土地整理的土地复垦计划,并进行验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的表土用于新开垦的耕地、劣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来源。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诗人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三黑和土地》,来深切体会以诗歌主人公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感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解读诗题: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3.背景介绍。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近解放的地区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写于新中国土改时期,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注意朗读节奏。(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讨论、交流)明确:这是一首格律化诗歌,共15节,每节四句,偶句押韵,诗句均齐,很是严整。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三、深入品析,讨论交流1.(指名朗读诗歌第1~3节)思考: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感受农民对土地有怎样的感情。(结合生活实际,自由交流)小结:诗歌第1节用旱天的鹅见了水的情景来比喻有了土地的农民的样子,充分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写出了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心情,也写出了农民内心极度的欢喜之情。喻体的选择和“连头带尾巴”这样的说法极具农村生活特色,语言显得朴实、亲切。第2节和第3节用了两个“恨不得”,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之深。2.师:三黑是千千万万的农民的代表,他又是怎样对待土地的?(自由朗读诗歌第4~15节)(1)重点句子理解。(课件出示,指名答)句子一:“从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什么含义?明确:这句话写出了三黑对土地的珍视,土地失而复得之后,他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句子二:怎样理解“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明确:“耙得又平又顺溜”用富有口语特点的语言写农村生活,很好地体现了苏金伞“坚持用生活中语言写诗,不矫揉造作,不故作深奥”的诗歌创作特点。(2)师: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58545.html

标签: 土地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