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土地改革的政策、方式和可行性?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13)历史课件34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1、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稳步推进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二者的互动发展会推动产业的聚集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通过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能够快速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在其中土地扮演重要角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模式创新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土地制度模式创新的支持,土地制度模式创新也会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时,通过抓住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利时机实现土地制度模式创新,还可将土地作为一项资产固化在农民手中,实现土地增值,保障农民利益,为农民进城提供基本保障,摆脱后顾之忧。我国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五十以上,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同时城镇化率以每年大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2007年中国城镇化率达43.9%[5],这无疑为土地制度模式创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土地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还扮演着重要的社会保障角色,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收入来源和基本的生存保险,农民对土地高度依赖,但一方面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靠等基本生活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逐步被替代;另一方面随着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农业或土地收入的相对重要性趋于下降,加上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地少人多,仅仅依靠土地已无法保证基本的生活,土地社会保障的功能将逐步被弱化。据齐莉梅对广东石基镇的调查,在农村高度市场化和城市化以后,农户依靠小规模耕地,根本保证不了基本生活,更不能保证养老。特别是,有些农民已经较长时期地离开了土地,进入城市或乡村的非农领域,其就业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多数人即使暂时丧失了非农就业机会,也未必把回归农业、经营土地,作为一条退路,土地的保障功能将因此失去意义[6]。不仅如此,现行的土地制度实际上已成为部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如姚洋认为当前农地制度中土地调整降低了土地的价值,从而使得那些想通过卖地来筹集转移费用的农民不想卖地,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7]。同时由于农业比较收益低,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到承包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许多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对土地进行粗放式经营或将土地撂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3、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金储备的充足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度增长,连续五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而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和城市部门转移引起的产出和消费的增加是经济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同时高速的经济增长也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更快地转移,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将大大加快,这无疑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契机。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外贸顺差过大和储蓄率过高,我国已出现流动性过剩,2006年末,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远远高于同年GDP增长速度;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4.8%,比上年末高出0.6%;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高于贷款总额即存贷差为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亿元[8],由于投资渠道较少,造成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进而推动消费品价格上升,导致物价快速上涨、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亟需引导投资、引导消费,为多余的资金寻找投资出路。在此情况下,政府可考虑考虑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明晰土地产权,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使土地作为一项资产“流动”起来,从而使其具有投资价值,成为一条重要的投资渠道。这样只要公司、老百姓等投资主体觉得进行土地资产有利可赚,就会想办法将多余的资金投资于土地,以获得利益,从而一方面会由于农村土地巨大的存量缓解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农业发展吸引大量资金,使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解决农业长期投入不足,收益低等问题。农民还可通过土地的资产化获得较多的财产性收入,脱离土地,加速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增长,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时,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生产关系则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营制度和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营制度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作为农村经济改革关键的土地制度无疑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其必须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建国后我们不顾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过早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农村土地实行集体生产经营和平均分配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土地制度却由于当时农民仅有简单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而大大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但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多劳不多得,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此时,进行规模化集中经营明显没有竞争优势,无法满足农民基本的生存需要。在此情况下,家庭联产承包制正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应运而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粮食产量低和农民温饱问题。但是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村生产方式也经历了较大变化,农业生产将会完全摆脱依靠人力、畜力、单户生产的简单耕作方式,向主要依靠农业机械、农业高新生产技术的高收益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但现在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却使地块越分越小,先进的农业机械、农业标准化、先进技术无法大规模推广使用,导致农业收益低下,并束缚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已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提高。因此亟需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规模农业和集体经济。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 [9]。从现实发展情况看,邓小平同志的话很有预见,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快速提升,产业结构逐渐调整优化,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新技术不断涌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已解决农民基本温饱的情况下,必须大刀阔斧改革现行土地经营制度模式,这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要求,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讲到“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102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初三历史课件人教版(全一册) 免费下载的 ......

初三历史课件人教版(全一册) 免费下载的 ......

到师库网看看吧。那里有的。初三的各个科目,各个不同的教材版本比如人教版,苏教版,湘教版,均有下载。你的人教版全一册的有,而且是免费的噢...

免费学习英语软件有什么?

免费学习英语软件有什么?

1、百词斩 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有图片有音频,加深记忆。主打特色是象形单词和看图背词。词汇量测试,个性化单词包。 2、扇贝单词 首先根据例句回忆意思,想不起来的话,那就再给你个英语解释,再想不起来就告诉你了。跨界学习英语,可以共享笔记,部分收...

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的结局?

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的结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赢驷即位,以公子虔为首的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秦惠王遂下令逮捕商鞅,商鞅仓皇出逃想回魏国,但魏国拒绝他入境,后逃回封邑商地,无奈举兵叛乱,最终兵败身亡,后尸身处以车裂示众。商鞅虽死,然其法犹存。商鞅变法推动...

秦汉时期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秦汉时期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周髀算经》记载的西周商高定理,属于世界先进水平。②西汉《九章算术》里有许多数学上的重要成就,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它的许多数学思想至今仍然备受称道,为中外科学家所采用。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④东汉民间医...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截至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已将134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北京市(1) 天津市...

我国历史: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些句子怎样解释?

我国历史: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些句子怎样解释?

三分魏蜀吴:指的是三国鼎立时期,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国互相征伐互相牵制,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国时期,中华人口锐减,十室九空。二晋前后延:指的是西晋和东晋。前后延的意思是,西晋灭亡后东晋延续了司马氏的统治地位,因此说二晋前后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