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怎样才能省力》教案

访客2年前 (2021-04-22)科学课件83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能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怎样用较小的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 —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
   (二)学习新课
  1、建立“杠杆”的概念
  (1)请力气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块。
  (2)学生思考:搬不动、移不走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用木棍式的东西来撬)
  (3)请体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块。
    a. 大家想:怎么撬?   B. 一女生动手用木棍撬。
  (4)教者把准备好的12根木棍,发给各实验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来一次,都来感受下下先搬后撬的亲身体验。
  (5)建立“杠杆”的概念
   我们刚才用来撬移钢筋混凝土块用的木棍,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常常会先在木棍下垫上砖块、石块、铁块之类的能够支撑木棍用的物体,再用木棍来撬重物。这时的木棍已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它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6)讲解: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
(1)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
  a. 提问:运用杠杆作工具时有什么作用?  B. 学生举例
  c. 学生比较:动手搬、抬和用木棍撬移混凝土块的两种不同效果,并交流操作实践中的体会。
  d. 名人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一个人把地球撬动”。
  e. 归纳得出结论:杠杆有省力作用。
  (2)实验认识,用杠杆作工具时,还有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a. 提问:是不是一旦应用了杠杆就能省力?
  b. 学生用杠杆尺实验研究。
  c. 学生汇报实验研究的结果。
  d. 学生演示:(1)用镊子取瓶中的弹子;(2)用天平称弹子。
   e. 归纳小结:用杠杆作工具时,除了省力的情况外,还有“费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费力”两种情况。
   3、探索研究杠杆工作规律
   (1)提问:你能否利用人们应用“杠杆原理”制造出的工具,去探索一下杠杆的工作规律?
   (3)学生利用工具操作,研究探索杠杆工作规律。
  A、看课文中插图,认识人们应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工具(钉锤、剪刀、钳子、镊子)
  B、利用实物分析:“钉锤、剪刀、钳子、镊子”上哪是“支点”?哪是“重点”?哪是“力点”?
  C、利用工具操作:
  a. 用“起钉锤”拔木板上的钉子; b. 用“剪刀”剪硬纸板;
  c. 用“钳子”剪断铁丝;  d. 用“镊子”取出瓶中的弹子。
  D、说一说:
  a.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
  b.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费力?
  c.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E、思考、讨论:
  a. 常用的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有几种?
  b. 怎样运用其中的一种符号,把杠杆上的“三点”,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表示出来?
  F、归纳总结:杠杆的工作规律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 —
  4、小结: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它并不都是像一根棍子。但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杠杆的工具并不都是省力的,也有是费力的,这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
   人们一旦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出示小黑板)请你举例,说说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外应用杠杆原理做一些实事,并把所做的经过等记入日记,向大家汇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21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