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课件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成吉思汗的墓到现在都没有发现?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1)地理课件37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对铁木真的尊称,意思是拥有四方,他统帅的铁骑不仅灭金灭宋,统一了当时整个中国,而且横扫欧亚大陆,杀戮总数近1.5亿人,抢夺的财宝更是不计其数。

铁木真死后,按中国古代的陪葬习惯,他的陵墓里肯定会埋藏很多好玩意,因此元朝以后的很多人都在打他陵墓的主意,什么奇门异术,什么洛阳铲,日本和美国甚至把卫星遥感都用上了,结果都一无所获。那么,铁木真的墓到底在哪呢?

成吉思汗蹊跷死因,众说不一据《元史》记载,1227年7月,铁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时候,不慎从马上跌落,被马踩踏而死,但史学家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为铁木真南征西战,一生戎马生涯,不可能坠马而亡。

据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记载,铁木真之死,是在征战西夏时中了毒箭,结果毒发身亡,这个有点靠谱,但后来有人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又产生质疑,如果他没来过中国,那他在游记中的这一记载,就可能是道听途说。

关于铁木真的死法,民间也有两种传闻,一种传闻是:铁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时候,西夏国王为了求和,主动将王妃献了出来,即使如此,西夏最终还是被灭了国,谁知西夏这名王妃,却是心怀家国之人,在亡国恨的刺激下,竟然将大汗的下身咬掉了,由此引发感染,最后不治而亡。

另一种传闻则是,大汗在征战途中,被天打雷劈,这种死法,据说葡萄牙人也有记载,铁木真带人打过去后,为了对这个凶蛮的军队有所了解,葡萄牙专门派人来到中国,这个人经过研究以后,在给教皇的信里,讲了蒙古人的发展史,其中就提到铁木真的死因。

据说蒙古人就怕打雷,每遇打雷都抱头躲藏,铁木真就是被雷击而死,这种死法,在古人看来就是遭受了天遣,所以即便是事实,也不可能写进历史。

就这样,铁木真的死,首先成了一个谜,而他的葬身之出,又成了另一个谜。

特殊丧葬习俗,不立碑,地面无明显标志性建筑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有一个铁木真的陵墓,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曾将陵墓挖开过,但发现里面只有几件铁木真的衣物和一小撮骆驼毛,才知道那不过是一个衣冠冢。

之所以有骆驼毛,因为蒙古人信奉的是萨满教,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和肉体分开就会附在身边的骆驼毛上,所以在每个人将死之时,他们的亲人,都会拿一小撮骆驼毛,放在他的鼻子下,好让灵魂有所依附。

铁木真陵墓里的骆驼毛,承载的就是铁木真的灵魂,那他的肉体又在哪里呢?

有一个靠谱的说法,据元史记载:铁木真临死之时,曾立下遗嘱,让儿子们秘不发丧,所以在他死之后,世人很久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

在埋葬他的时候,他儿子托雷带人拉着他遗体,行走了很久,而去的地方则是他在征战时看好的一个风水宝地,沿途遇到的行人,基本上是见一个杀一个。

据说沿途杀了数百人,多亏那时的人,经历战乱都胆小,如果像现代人这样爱看热闹,都跑过去围观,那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铁木真下葬以后,送葬的士兵,也都被杀了灭口,首先就做到了知情者甚少。

其次,墓穴埋得也比较隐秘,据明史记载:铁木真的墓在挖土时候,都把挖出的土,按照先后顺序摆放好,而埋葬的时候,又按原来的顺序埋好,每层土都要压实,保证棺木以上的地质结构不发生变化,所以用洛阳铲探墓的方法,也就失灵了。

此外,蒙古人的棺木,也不像内地的那样讲究,即便是皇族,也只是找棵大树,把中间截断挖空,然后把人放进去,并且埋葬以后也不会堆起坟头。

铁木真的葬身之处也是如此,不仅没有坟头,据说还用万马踩踏,踏平以后,还在上面栽满草木,并派一千士兵看守,等一年以后,再无埋葬痕迹之时,士兵方才能撤走,当然,这些士兵后来也无一幸免,都被灭了口。

说到这,也许有人会问,没有坟头,那他们清明节去哪上坟,难道只祭祀那点骆驼毛吗?当然不是,他们也去埋葬尸体之处祭奠。

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埋葬尸体的地方呢?据明代《草木子》记载:为了便于寻找,骆驼就倒了霉,他们会将一母骆驼的幼子,在埋葬之处宰杀,上坟的时候,就骑着母骆驼前去,到了小骆驼被杀之处,母骆驼便会驻足哀鸣。

而且,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宰杀小骆驼,汗!多亏平民无法效仿,若不然,真能把骆驼杀成稀有动物。

即便如此,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何况是骆驼呢,母骆驼一但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可就没了向导,铁木真的陵墓的位置,应该就是这样失去了踪迹。你感觉蒙古人这种方法寻墓的方法靠谱吗?

700多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于漠北,裹挟着蒙古草原上的滚滚铁骑,将战争的硝烟漫卷了整个欧亚大陆,奏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伟乐章。铁木真的名号也因此响彻世界,成了让人闻风丧胆,战无不胜的征服者。

不过,再强悍的英雄人物也终归敌不过自然规律,铁木真也是凡人,同样逃不过生老病死。1227年8月,铁木真在亲征西夏的途中,死于六盘山,关于他的死亡之谜,有很多种传说。

(铁木真像)

其一,铁木真死于西夏王妃之手。铁木真在征剿西夏时,俘获了西夏国的一个倾国倾城的王妃,但这个王妃性格刚烈,在铁木真宠幸她的时候,王妃用一把锋利的匕首砍断了铁木真的命根子,铁木真伤重不治,就此归天。

其二,铁木真坠马受伤而死。据《元朝秘史》记载,公元1226年,铁木真在征讨西夏途中,偶然起意,在一个名叫阿儿不合的地方围猎,因坐骑受惊,坠马受伤,而后不治身亡。

其三,其他原因。还有一些更离奇的传说,铁木真死于雷击、中毒、中箭等。

但大家比较认可第二种说法。一是有据可查,史书为证。二是铁木真受伤和去世的时间地点较为吻合。因此,史学家普遍认可铁木真是坠马受伤而死。

铁木真不但死亡原因扑朔迷离,就连他死后,真身葬在何处,也是无人知晓。

传说成吉思汗死前曾留下三个遗嘱:一是由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二是要利用宋金之仇,联宋灭金。三是他死后秘不发丧,确保所有人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

第三个遗嘱,就是关于他死后下葬的密旨。从中可以看出,铁木真是不希望别人知道他的陵寝所在地的。那么,作为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陵寝恢弘豪华,葬礼风光无限。但铁木真为何要大费周章,隐藏自己的陵墓。以至于700年过去了,人们都还找不到他的墓葬呢?

(窝阔台)

一、铁木真的下葬地点非常秘密。据说,铁木真生前就选定了自己的下葬地点。

《蒙古秘史》记载,铁木真在西征途中,曾被不儿罕山脚下的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深深吸引。这里鲜花盛开,牛羊成群,依山傍水,地势开阔。铁木真甚为陶醉,在一棵大树下伫立良久,不忍离开,连马鞭落在地上,都不知道。经人提醒,铁木真才回过神来,对左右说:“我死后就葬在这样的地方。”

铁木真死后,儿子拖雷按照他的遗嘱和生前的愿望,用牛车驮着他的尸身,遴选2000多人的护葬队伍,向着他生前选定的秘密地点出发。

当牛车来到铁木真当初流连忘返的地方时,车轮忽然陷进了沼泽中,任凭骁勇强悍的士兵们使出吃奶的力气,都无法撼动牛车分毫。拖雷于是下令,驱赶随行的十多条壮牛一起牵引,但仍然无法把灵车拉出来。

正在此时,队伍中有一人大声唱起了铁木真生前的颂歌,牛车才缓缓启动,从沼泽里爬了出来。

这一队护送灵车的人马,一路上只要见着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杀死。据说,因此丧命的百姓达数百人。

到达目的地后,众人将铁木真葬入墓穴中,把墓坑填平。然后“以万骑蹂之使平”。也就是说,驱赶数百匹战马,在墓地上面反复踩踏,直到墓坑的表面没有任何异样才作罢。

拖雷又吩咐手下在陵墓上种植草皮,栽上树木,恢复原貌。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墓地就会绿草茵茵,百花盛开,一派草原风光,丝毫看不出有陵寝的迹象。

最后,拖雷又叫人找来一头母骆驼,在它的面前宰杀了小骆驼,将小骆驼的羔血浸入地下,并在宰杀小骆驼的地方,栽树标记。

如果铁木真的守陵人找不到墓葬位置,一来可以找到这棵树,二来还可以牵上母骆驼,到达小骆驼被宰杀之处。母骆驼自会发出哀鸣声,并久久徘徊。

当然,送葬的士兵最后都被秘密杀死了。因此,铁木真的真身究竟葬在何处,就成了历史谜团。

(铁木真衣冠冢)

二、蒙古人的丧葬习俗。蒙古人信奉萨满教,他们将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认为肉身取自大自然,死后自然要回归大地。蒙古人在死后3天就必须下葬。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如果肉身腐烂还没有下葬,那么灵魂就将无所依附,更上不了天堂。

因此,蒙古人祭祀时,主要祭祀先祖的灵魂,而不是肉身。按照萨满教的信念,人之将死时,其灵魂将会随着最后一口气,依附到最近的驼毛上。在铁木真临终前,手下就取来白色公驮的鬃毛,让他的灵魂附着在这缕驼毛上,现在这缕驼毛,就放在铁木真的衣冠冢里。

因此,蒙古人死后,对尸骨埋在哪里,并不看重。反而对灵魂的安放处,十分重视。灵魂的归处,就是后人祭祀的场所,这也增加了寻找铁木真墓的难度。

三、铁木真的衣冠冢。铁木真有一座陵寝,位于鄂尔多斯草原伊金霍洛旗境内,不过这只是铁木真的衣冠冢和象征性陵寝,也就是安放铁木真灵魂的地方,并非他的真身安葬地。

这里还是全体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地。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盛大的祭祀典礼,全体蒙古人都会云集到这里,祭奠他们心目中的神——铁木真。

四、关于铁木真墓的一些线索。近年来,各国考古学家都对铁木真的陵墓展开了调查,各种线索纷至沓来。

从上世纪末开始,“日蒙联合考古队”就曾用卫星遥感技术等,寻找铁木真的墓地。后来发表声明说,他们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发现了疑似铁木真的墓地。

2002年,美国的考古学家,也声称在乌兰巴托东北30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疑似铁木真坟墓。同年,俄罗斯专家又提出,铁木真的墓地应该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境内。

我国相关学者,也对铁木真的墓葬有过研究。大多认为,铁木真的墓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

总之,铁木真的墓地,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元史》《蒙古秘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235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