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如何理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2)历史课件43

如今学界对书法艺术的态度,更倾向于将其视作一种文化遗产,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可以大刀阔斧解构重塑的艺术。在创新之路上,步子稍大一点就会饱受诟病,甚至被视为极端和另类,大多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的敲敲打打,修修补补。从书法教育到艺术研究,莫不如此。抱庸认为,当前无论是环境还是机制,都太过拘谨拘束,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书法人的自由思想,才是最根本性问题。

因此,传承好讲,创新不好说。就书法艺术探索研究的现状看,承的多,创的少。此前抱庸曾言,在包括诗歌、戏曲在内的所有传统文化艺术中,书法的创新突破是最小的,食古泥古尤甚。特别是传统的书理法度,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维护了书法艺术的嫡传正统,另一方面也斩断了书法艺术创新的翅膀。

很多的书法家其实也一直在尝试创新,至少近100年来,但真正有所建树、形成气候的,廖若晨星。这不仅与书法者实力有关,恐怕也和书法艺术创新的大土壤、大环境、大氛围有关。

传承无须多言,照着古人的来就成,重点谈一谈创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承袭是手段,而创新才是目标。就书法艺术而言,古人之法必须要继承,这是创新的基础。但要真正创出高度、创出名堂,就不能约束在古人的框架之内,必须融入时代的东西。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真正的创新,绝不是照本宣科的继承古人之法,拣拾古人牙慧,一定要具独立性,要有标志性的时代印记。这很难,但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与目标。

第二,要创新就一定要有所突破。七十二式也好,九十二法也罢,古人对笔墨章法的研究已经没有余地了吗,古人对书法的见解认识就是铁律天条吗,肯定没有这回事。对古人之法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实现创新发展。因此,对那些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书法家们,应抱以包容甚至肯定的态度。当然凡事有度,不能与传统与骨法完全割裂,比如吼书盲书射书之类,就不是理性的书法创新。更像是在搞怪。

第三,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强化思想认同,构建创新机制。思维惯性是最难改变的,但不改变就没有出路,也始终不会有创新的机制。举个例子,唐楷唐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高峰,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影响举足轻重。但是宋人为什么可以另辟蹊径,出唐法而得宋意?我想主要得益于思想的学术的开放。封建王朝到了大宋可谓登峰造极,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有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就是敢于破旧立新,自我肯定。

近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曾经说过,宋代四大家没有一个好好写字的。从其背后可以想象,在晋韵唐法如此至高庄严的情况下,宋意终究脱颖而出,成就一代风格,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值得今人反省反思。

抱庸妄谈。

书法的传承和创新简单的理解就是临帖和出帖。临帖的阶段也许很漫长,它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不仅要临好一家的帖更要临习多家的帖,甚至也要临好多家的帖!临习是传承的过程,创新才是学习书法的目的!临习得神似也是临习,仅仅是把传统一古脑儿地继承了下来。而创新是在临习的基础上发扬传统,令传统再次辉煌!值得强调的是创新并非乱写瞎划,线条如杂草、枯枝,点要么如羊粪、要么如牛屎,结字该放开的放开不了、该收紧的也收紧不了,章法更是癫痫幼稚。如此创新不能服众!虽因金钱或地位的原因名躁一时,想过死了以后留下的这些烂字会不会被众人唾骂。所以没有传承的创新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创新”!而只有传承没有创新,“传承”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也会受到极大的削弱!以上是个人拙见,仅供参考!顺发习作权当抛砖引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275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