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汽车由什么组成?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2)科学课件35

你好!我是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工作的高校老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汽车的组成,教科书曾经有两种表述。第一种:汽车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电气)。第二种:汽车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发动机,底盘,车身及附属装置。第一种表述比较普遍。无论是四大部分还是三大部分,一旦你熟悉了汽车构造,你就会明白,发动机,底盘,车身,这是汽车的三个主要部分,很多电器设备或电控系统其实是分别分属于发动机,底盘,车身这三大部分的,也有不分属于这三大部分的电器设备,如照明装置,信号装置,供电设备等。以电瓶(蓄电池)为例,它既给发动机供电,又给汽车其它用电设备供电,可以说它属于整个汽车。下面我对这四大部分的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一、发动机,给汽车提供动力,被称为汽车的心脏。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车发动机是汽油机和柴油机,另外还有燃气发动机。纯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机驱动,混合动力汽车既有电动机又有内燃机。组成汽油机的两机构五系分别是: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起动系。柴油机是压燃式发动机,无点火系,也就是两机构四系。

二、底盘:底盘的作用是传递发动机的动力到车轮,驱动汽车行驶,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者的意图正常行驶。组成底盘的四个系统分别是:传动系、行驶系、制动系、转向系。

三、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容纳乘员或装载货物。

四、电器(电气):电器部分包括电源、用电设备、信号及照明装置,现代汽车广泛使用的电控系统软硬件,有时也归纳到电气系统中。

感谢悟空邀请回答此问题:

大家好,我是检车家的二手车检测师,很高兴来回答此问题,看了各位的评论回答的都很棒,这里我简单来回答一下。

汽车是由什么组成的:

第一点、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

二点、汽车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1.传动系: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主要是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和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由变速器壳、变速器盖、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倒档轴、齿轮、轴承和操纵机构等机件构成,用于汽车变速和变输出扭矩。2.行驶系: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组成。

3.转向系:汽车上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4.制动系: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总的来说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并且现在的车内会有很多线路,这点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其实了解了汽车的组成,在买二手车的时候你就会比小白更容易知道一台二手车有没有大问题。尤其现在的二手车行业水深,什么重大事故车,大事故车,水泡车,抵押车,火烧车这些,很能让人头痛。所以买二手车的时候建议找个懂车的朋友如果身边没有,就找个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样省心,省事儿。

最后在和大家分享几个辨别问题车的小技巧,不全面,但有机会大家交流交流:

1.看水泡车除了查看座椅外,也可以查看内饰衬板、车门衬板以及地板。雨季泡水车一般都夹杂着泥沙,长时间浸泡后这些泥沙会沉淀在车内衬板的缝隙里,如果想彻底清理干净不但要把衬板全部拆除更是费时费力,

事故车

1.检查一下车身的焊接处,有没有明显的焊点,有的话说明经过重新焊接,还有一些螺丝是不是有过松动的痕迹。

2.新车一般间隙都会比较均匀,那么判断事故的话,就可以看一些整个车身的间隙,特别是左右对比看看,是不是差别很大,如果说差很多,基本上可以判定该车出过事故做过维修。

3.观察水箱框架和翼子板上纵梁结合部分的焊接点,原厂焊点应略呈真圆及略微凹陷。观察车辆底盘,如果前纵梁表面处理较为粗糙,且有焊接或拉直痕迹就要小心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295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