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初二孩子成绩一般,“道理我都懂,就是懒”,如何让孩子有动力?

zhao_admin12个月前 (05-23)历史课件56

你应该告诉孩子“爸妈早出晚归辛辛苦苦上班挣钱养你也很辛苦,我也想偷懒,如果我像你一样对没有动力偷懒不努力工作,单位还给我发工资吗?没有工资全家如何生存,都喝西北风去吗?”

孩子能心知肚明说出“道理我都懂,就是懒”这样的话,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既没有生存感也没有责任感,更没有危机感!

一、家长要从小让孩子明白“生存”的涵义!懂得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自己获得生存的能力!当孩子从小让父母给自己买玩具,零食,学习用品,喜欢的衣服等东西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是免费可以让你不劳而获的!只有阳光和空气是免费的,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获取,没有吃喝你都活不下去!在你未满十八岁以前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挣钱养活你,但是我们也很辛苦,父母总有年老体衰干不动的那一天。所以父母并不指望你非要出人头地,成绩拔尖,但是最起码也希望你能学习自立考一个普通的高中,普通的大学学一门你感兴趣喜欢的专业,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到工作自立,有了工资养活自己不要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啃老族”做到离开父母人生自立!我把孩子一生中应该做到的这三个基本自立归纳总结为《三个自立教育法》,让孩子明白“生存”的真实含义,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只知道吃喝玩乐贪图享受!

二、告诉孩子一定中考责任感,不要连一个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就太不像话了现在中考普高和职高只有1:1的录取比例,所以成绩差的初中生想都不要想能考上高中,所以要求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在15名以前,尤其是初二是初中的一道分水岭,如果孩子一意孤行还是不肯努力学习,那么初三想要达线的希望只能是越来越渺茫,这一点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

三、家长还要把中考不让复读的政策详细的讲给孩子让孩子清楚中考要比自己所经历的每一次考试都重要的多得多!平时考试成绩不好影响不大,下次还可以考,中考则不然,只给一次机会,无论中考考多少分都必须从初中毕业,不给第二次机会,所以中考只能争取成功!不能有任何闪失!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所以很容易失去斗志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因此家长不能溺爱孩子!不能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要让孩子多吃苦多受累,才能明白生存下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才能唤醒他内心对学习的动力!才愿意勤奋刻苦学习父母的教育引导决定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所以父母要不断学习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孩子有没有责任心,道德品质怎么样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家庭教育!

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

题主您好,初二的孩子成绩一般,学习没有动力,这是一个家长经常碰到的问题,但是孩子这句“道理我都懂,就是懒”,却让我觉得问题没那么简单,比您想象的要严重得多。首先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解析这句话:

1、“道理我都懂”——我很聪明;

2、“就是懒”——成绩不好是因为我没努力;

3、潜台词:我很聪明,我只是没努力,只要我一努力,我成绩马上就上来了。

4、孩子找出理由回避了学习的问题,给自己留下了“我其实能做到”的幻觉,他借此逃避了“非常努力却考不了好成绩”这样的现实。

5、通过这种逃避,孩子妄图维护自己“聪明”的优越感,当这种虚假的优越感被击破,孩子会觉得一无所有。

个体心理学认为,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追求,孩子尤其如此。当一个孩子丧失信心,他就会通过设置一个错误的价值感目标(比如比别人聪明等)来建立自我价值感。

您的孩子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感缺失的孩子,他妄图通过逃避问题,放弃努力,来维护虚幻的自我价值感(聪明)。

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去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更是不敢承担责任的,他们会苦心孤诣地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

您孩子的问题不只是没有学习动力的问题,在学习之外他也会想要逃避问题,他因为缺乏价值感而没有了面对困难、直面生活的勇气。

至于怎么会造成孩子价值感的缺失,这就需要家长在自己家的教育环境中去寻找答案了。

1、不恰当地表扬,比如“你真聪明”。

2、日常不尊重孩子,咒骂、责难、羞辱、评价贴标签、贬低人格等,比如“连这都不会”、“你怎么坏”等等,孩子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3、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进而指责孩子“你能有人家的一半就好了”、“都是义务教育,人家怎么这么秀”,这样的话导致孩子的价值感一点点下降,直至低到尘埃里。

4、......

小结:我们对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作为父母我们越能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而孩子本身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同时很多孩子也并不知道该如何获得自我价值感。父母必须点燃孩子心中的自我价值感。对此,我给出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建议一:即使你看穿了孩子的“小心思”,也不要揭穿他。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分析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看透”孩子,更不是为了“揭穿”孩子。

当我们的分析恰巧是正确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被“看透”而感到无地自容,进而感到无力,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当我们的分析是错误的时候,孩子会因为受到不公平的指责而感到愤怒。

“你不努力,是因为你不敢面对失败。”

“你一直哭闹只是为了获得我的注意。”

“你不好好学习是为了报复我。”

......

孩子会在父母的态度中看到居高临下的感觉。常常对孩子进行分析、揭穿的父母向孩子传达了父母比孩子更优越、更智慧和更聪明的信息,这进一步打击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小结:“揭穿”只会让孩子远离父母,拒绝沟通,父母要做到“难得糊涂”,通过主动倾听,引导孩子自我分析、认识问题,并提供必要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建议二: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生活,对孩子说“谢谢”。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或者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实际上这剥夺了孩子为家庭做贡献的机会,也丧失了让孩子逐步形成自我价值感的机会。

我家姑娘在家很喜欢打扫卫生,前天她自己就把客厅茶几收拾、擦拭地干干净净,她妈妈惊喜地拍了照发了朋友圈,孩子看到妈妈的朋友圈别提有多高兴了,还给妈妈点了赞(孩子有自己的手机、微信,可以看到妈妈的朋友圈)。

我们没有给孩子任何交换条件,只是发朋友圈表达了父母的欣喜和感谢,孩子就能感受到她的行为对家庭的贡献,意识到她所做的事是真正有价值的,这时候,她的自我评价就会很高,自我价值感也就自然地提高了。

其实,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在孩子的早期,当家长寻求帮助的时候,小至倒水、拿东西,孩子总是会很乐意地、蹦蹦跳跳地帮忙,如果家长主动说:“谢谢你,你帮了我大忙”,孩子更是会眼睛发亮,接下来还会一直在家长附近晃悠,随时准备再次施予援手。

当然如果父母疏忽了的话,孩子也就会慢慢地不再主动帮忙了。

小结: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生活(不限于家务,大孩子暑期工都行),并在孩子对家庭做贡献的时候,对孩子说“谢谢”,从小的成功开始,孩子的价值感也就慢慢的建立起来了。

建议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学会赞赏孩子。孩子从出生开始,从敏感期到逆反期,消耗了父母无数的心血,父母难免会把孩子与理想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专注于孩子的缺点和短处,过份在意孩子的失败之处。

我们假设题主的孩子突然提议要学吉他,这个时候,家长可能会条件反射式地反对:“你学习成绩都不好,哪有时间去学!先把成绩提上来再说吧。”

这是很多家庭的互动模式,一般孩子提任何要求,父母都是先紧张,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又要“作”了,赶紧让孩子收收心,把没做好的先做好。这时候孩子首先最大的感受是父母认为我不行。

但如果父母把这看做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开始愿意学习,愿意提高自我的价值,作为父母高兴还不及呢。既然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要抱有希望、创造机会和把握机会,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并适时地赞赏孩子,把孩子内在的价值感调动起来。

在赞赏孩子时,不要掉入“评论”的陷阱,人都不喜欢被评头论足:“你还真了不起”,“你真聪1明”,这样的赞赏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和设置错误的优越感目标。

我们要以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来代替评论,赋予行为积极的意义,这样孩子才会开始赞赏自己,孩子越来越了解和认可自己的能力,努力的动力自然也就有了。

接上面的问题,家长可以这么说:“你主动提出学习吉他,爸爸真的很高兴。因为爸爸看到你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你对自己有要求、有目标,爸爸一定支持你好好上课,我迫不及待地想听到你的弹奏。”

小结:所有人都有追求优越感的需求,作为家长我们要把握住孩子每一次积极努力的机会,正确地赞赏孩子,让孩子越来越了解和认可自己,从一点到一步到一生,收获一个高自我价值感的孩子。

建议四:父母接纳自己的孩子,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孩子经常不知道自己有多么重要,也不知道父母有多么爱他。有时候,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以致于他们眼中没了孩子——孩子眼中也就没了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高知、成功人士的孩子陷入自我怀疑,沉迷声色,甚至于自杀。不是父母更高的身份和更多的知识就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反而是更优秀的父母会产生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把孩子与自己作比较、比“别人家”的理想孩子作比较,他们更不容易接纳自己的孩子。

无法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更不可能接纳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家长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好的高中,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小浪花。孩子还具有无限的可能。家长要接纳孩子,着眼于培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只有亲密的关系,才能让孩子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向父母寻求帮助,父母提供的建议、帮助孩子才会坦然地接受。

就孩子来说,体会到父母无论如何都会接纳自己之后,就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全感,正因为有这种安全感孩子才能下定决心努力。

父母如果能对孩子好一点,给孩子一点美好,表达出内心对孩子的真正期待,而不是讽刺和挖苦他,他就能立刻感知到,并作出改变。

小结:孩子在感觉更好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没什么事情能比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觉更好了。

综上所述: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学习,但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树立自信,如果孩子能够拥有自信,即使父母不做什么,孩子也会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分享《自卑与超越》中的一句话:

所有真正的“生活意义”的标准是:他们都是共同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是别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能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意义。

如果您觉得我的回到有帮助,请点赞评论转发三联。

我是@琪千岁 ,欢迎关注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327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