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六年级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访客2年前 (2021-04-22)科学课件87

到http://wenku.baidu.com/link? 看看会有收获的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文 章来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讨论。
2.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汇报。
讲解: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技能目标:能利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微小的事物。
情感目标:体会技术的发展能推动科学的进步,而科学的进步又会返过来影响技术的发展,最终改善我们的生活。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显微镜在科研、医疗、工业、农业、纺织、考古等领域的影响、作用及应用方面的资料。
2.分组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观察用的青苔、花、小字,事先用铁架台做好的自制显微镜。
3.幻灯片以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T:看,老师这里有两个放大镜,一大一小,它们谁的放大倍数更大呢?我们一起来比较比较!
2.T:如果想要把物体放得更大,比如:一千倍,该怎么办呢?
(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3.T:在很早很早以前,那时侯还没有显微镜。一天,有一个叫詹森的小男孩在自己家的楼顶上玩耍。无意中,他拿起了2个放大镜,反复摆弄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时,突然他发现:街对面教堂高塔上的大公鸡雕塑比原来放大了好几倍,就连大公鸡身上雕刻的羽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詹森非常兴奋,他马上把这个发现告诉给了自己的父亲。后来,詹森与自己的父亲一起用大大小小不同的放大镜片来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在他们认真思索,反复实践中终于发现了把物体放得更大的方法。
二、自制一个显微镜
1.T: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像詹森父子一样来调节调节放大镜间的距离,使物体放的更大呢?
2.T:由于调节的位置不太好固定,老师已经事先把下面的放大镜固定在铁架台上了,我们只需调节上面的这一个放大镜,直到找到一个放的最大的图像。同桌两个孩子一架,注意抓紧时间,开始实验。
3.学生活动
4.T:看到了吗?是不是放得更大了?
5.T:其实两个放大镜按一定的距离组合在一起,就能把物体放的更大,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显微镜了,上面的这个镜片是显微镜的目镜,下面的这个是显微镜的物镜。刚才我们经历的过程,就是詹森父子发明第一台显微镜的过程了。我们用它来观察物体?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花、青苔和小字,你们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些物体来观察。比较一下,用肉眼看,用一个放大镜看和这台自制显微镜看,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在四人小组中展开。
6.学生活动、汇报。
7.T小结:刚才孩子们用自制的显微镜看清了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太清楚的物体,而事实上我们的科学家也是这样,他们也是通过显微镜才观察到了许多微小生物的,其中一位叫列文虎克的科学家,他首次利用显微镜看到了细菌。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吧。翻开书11页,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8.学生阅读T: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9.T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自制的显微镜确实能把物体放得更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几种显微镜,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播放幻灯片)
三、分享资料
1.T:除了这几种,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显微镜,它们有什么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课前,我请孩子们收集了以上相关的资料,我也了解了你们收集资料的情况,看得出来每个孩子都是很用心去收集的,还有的组收集到了一些图片。接下来,我请同学来交流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别人的资料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学生分享资料
3.T:听了这么多的资料,此时,你想说什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讨论吧
4.小组讨论、汇报
5.T:因为有了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重来未曾发现过的微生物、病毒、基因等等;正因为有了显微镜,我们的医学、考古学、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下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32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