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何鸿燊创建5000亿“商业帝国”,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5)历史课件43

据福布斯排行榜说,2011年,何鸿燊控制的资产就达5000亿港元,按照近十年何氏家族业务发展的势头,很可能其个人资产就能超过5000亿。如果换成现钞,以百元一张顺次铺接,要排出一二百公里远。

现代工业文明,尤其是信息时代下,财富增值的速度,一次又一次突破人类的想象力。有人计算过,人类历史近十几年来所创作的财富,竟然超过几千年文明的总和,且这个加速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当年吕不韦曾经说过,务农有十倍利,经商有百倍利。既然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为何我们的祖先却几千年如一日,始终固守土地,秉承“重农抑商”的思路?这岂不是白白错过了中国提前两千年,跑步进入现代文明?

中国的农业文明是自然条件决定人类历史跨过原始的游牧文明,出现了分叉,一部分地区进入农耕文明,一部分进入商业文明,还有一部分固守着游牧文明。

人类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选择?中国为何选择了农业文明呢?

1.文明的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准确地说,文明发展方向,不是人类选择哪条道路,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生存适应性。比如,在崇山峻岭里,人类不可能选择渔业,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人们不可能放弃游牧。黑土地的丰饶,能吸引百万大军闯关东,荒凉的黄土地,逼迫人们走西口。

所以,本质上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定胜天”昭示了人类认知水平的愚昧无知。

我们从世界文明分布,不难看出一些共性的地方:凡是草原、森林植被风貌的地区,人们生活大多固守原始的射猎为生模式;凡是土地贫瘠、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区,大多倾向于商业文明。而位于位于亚马逊河、尼罗河、黄河两岸,则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原生态农业文明。

停留在游牧文明的族群,是因为自然生态太好,上天赐予的物资,足以供应族群生存需要,没必要探求新的生存方式。

转向农业文明的族群,是因为族群壮大,原有的自然物候难以满足需求。被河水常年冲刷形成的肥沃广袤的大平原,恰好又给族群提供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既无法停留在游牧文明,又不具备农业文明条件的地区,假如恰好处于交通枢纽,充当物资交换中心,是其必然选择,这就是商业文明的诞生。

如果很不幸,以上条件都不具备,要么举族迁徙,要么自然灭亡!

2.中国选择农业文明的两条必由之路

中国选择农业文明,也是自然环境预先铺设的发展道路,有两条理由,决定了中国必然走农业文明之路。

①主动性:黄河缔造的大平原适合农业生产

我们为什么称黄河为母亲河,就是因为它是我国文明的缔造者。黄河在千数万年的流淌中,在沿河两岸,冲刷出了一条自西向东的华北平原,和中原平原。由此,中国的原始部落群体,走出森林、大山、草原,聚居黄河两岸,走向农业文明。

很显然,农业文明的产出率,要远高于射猎,所以,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存和繁衍。因而,古人不可能放着这么优越的自然物候不用,还生存在不能满足族群发展需求的游牧文明阶段。

②被动性:封闭地貌缔造了自足自给的生产方式

另外,中国的地貌也决定了,只能选择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方向。中国地形多山,东、南临大海,西部群山环绕,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古人的条件,很难突破地理条件的封锁。所以只能选择自足自给的农业经济,而不适合商业。

中国为何选择,并固守重农抑商基于自然环境的塑形,和农业发展的选择必然性,中国逐步形成了世界上最稳固的农业文明,也由此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重农抑商”思想。

1.农业的生存支柱作用

中国西周以来的三千年历史,维系社会运作的基本经济基础就是农业。老百姓靠耕作获得生活资料,政府靠农业税维持运转,土地是中国的命根子。数千年来,王朝不断更替,但是对土地的分配方式,始终是左右政治的主轴。

当一个社会,其经济来源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依赖于某种单一方式,必然导致所有的文化制度,都以它为中心架构,轻易不能突破。所以,商业在中国只能是有限度地开放,不能进入主流。

2.商业利润对农业的破坏作用

吕不韦的论断,其实就已经表明,任何一位统治者,都会对商业侵蚀,存在高度担忧。

商业相对于农业的资金周转率和灵活性,所产生的的巨大利润,与人性逐利的本性结合,很容易造成集体性追捧。一旦形成这种格局,农业生产危机就会面临巨大危机。

前面我们讲过,中国地貌不适合古代商业,几千年就一条艰难的丝绸之路。倘若国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商业,农业的支柱作用谁来替代?摒弃自然资源的优势条件,选择一个不适合的发展道路,显然不明智。

但是商业的利润又不断诱惑着人们,怎么办?只能通过政策调整,抑制商业发展!

3.商业对外发展的天然短板

难道农业和商业天生对立吗?就不能兼容?可以,但是中国不行,因为中国封闭的地貌,决定了古代的商业,只能是内部的流通为主,而不是对外的交流和增值。

我们发现,中国自古对外贸易,大多呈现贸易出口的形态。倘若在那种情况下,有一个强盛的商业机制助阵,其结果就是大量资源性物资,包括粮食的外流。这种不均衡,导致古人生存发展最重要的物质,粮食安全问题被急剧放大。

当一个自足自给的内循环系统机制形成后,必然会对商业交换产生排斥,尤其是对危害生存基础的流通格外警惕。

4.强大的农业文明思想禁锢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我们已经能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具备了文明转型条件时,为何古人还是坚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呢?

①农业文明的保守思想

农业文明最大的弱点就是保守,不思进取。因为可以自足自给,所以没有生存危机,进而导致满足现状,对外界的变化就失去应变能力。

所以,几千年来,古人一直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不断深耕,唯一无视的就是环境的变化,对商业的价值已经重新定义了。

②传统文化的钳制作用

思想的僵化,慢慢形成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是我国思想最活跃的一段时期,从那以后,我们就进入了文化定型期,继续强化农业文明的基础。

这个结果,导致古人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地排斥商业文明。商人被称为下九流,商业被视作奸猾之徒的行为,没有人能突破这个文化钳制,去思考新格局下的机会,甚至失去了对客观现实的基本认知。

③落后制度的禁锢作用

到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充,和外来商业文明的影响,其实我们已经具备了变革的内部条件。可惜,我们又身处一个,由农业文明高度僵化带来的制度禁锢。

如果仅仅是思想保守,尚可以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自我觉醒,可是制度的禁锢,以强制的手段,隔绝了我们思想改造的通道。

前三点决定了古人选择“重农抑商”的必然性,第四点则揭示了古人固守“重农抑商”,一层不变的原因。

从农业到商业,中国还能走在前面经历了晚清以来的落后挨打,让我们对古人不能与时俱进,抛弃了工业文明的机会而扼腕。所以,如今很多人始终以全盘西化,自我否定的态度审视我们的文化,其实也是不对的,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文化基础就是农业文明,已经不合时宜了,西方的工业文化才是主流,所以我们一无是处。

这种观点要不得,也很谬误!

请问西方工业文明,是从原始社会一步跨越过来的吗?它不也经历过不同文明阶段的洗礼吗?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虽然基础农业文明,但是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有其高于现实环境的指导意义,否则它就不配叫思想。所以,只要我们把握思想精髓,结合时代特征,它就能呈现积极推动作用。

比如儒家思想,它具体的礼乐,甚至孝道的表现方式,都可以摒弃,但是它所倡导的德治,和人文关系,以及个人的修为方式,恰恰在当今社会更稀缺!

再比如道家思想,绝对的无为不适应时代了,但是它所主张的人与自然关系,对当今社会的警示,足以让我们一身冷汗。

所以,即便今天的后工业文明时代,越来越多的民族,都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狭隘的看待思想文化,而是要学会抽象继承。

商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脱离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就是在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与工业文明握手,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持续高效发展。

三十年前,大陆没有一个“何鸿燊”,如今我们有若干个“何鸿燊”,甚至有不少让何鸿燊望其项背者,何也?我们的文化使然!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课件:

感谢邀请,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所以重视农业生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393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