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古代战争中欧洲掷矛兵是个主流兵种,中国却没有是为什么?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6)历史课件41

这体现了战术理念的不同。中国古代的军队很早就引入了弓箭类武器装备,相比于掷矛,弓箭造价更低,可以大量装备;弓箭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士兵便于大量携带;射箭时,士兵不用助跑,又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发射,作战效率更高;由于借助弓弦的弹力,且箭体较轻,弓箭的射程更远;另外,弓箭更易瞄准,精度也比掷矛高很多。所以,弓箭有这么多的优点,当然会取代掷矛了。其实把弓箭威力发挥到极致的是匈奴人和蒙古人,这些游牧民族把弓箭和骑兵相结合,又有攻击力又有速度和移动的优势,在当年创下了大量战争奇迹。在游牧民族攻打欧洲的过程中,许多身强体壮,披戴重甲,手持长矛的欧洲士兵发现,这群东方来的军队,个个骑快马冲杀过来,一边冲一边放箭,快到军阵边缘时,一个转弯就绕到侧翼,继续放箭,向他们冲击,又跑不过马,而且他们一边退走一边还是放箭,不对冲又只能被动挨箭,退走的话,会被快马转眼追上,结结实实地挨一顿马刀。所以,很多欧洲士兵不是因格斗不过游牧民族而战败,他们大多数是被弓箭扎成了刺猬。因此,有了弓箭这种高效武器,相对笨重的掷矛兵当然会被淘汰。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的说法对不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并不是这样。

其中中国真正大规模的大战,主要发生在先秦、秦汉时代,尤其是汉代初期。

这是因为当时军事科技水平过于低下,人的数量对于战争胜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清军纵横天下,然而李信带着20万精锐秦军攻打楚国,几乎被全部歼灭。

后王翦出马,倾全国之力出动60万大军,这才打败了楚国。

然而随着军事科技的逐步进步以及军事战术的发展,军队的数量逐步开始让位于质量。

到了三国时期,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黄巾起义军数量可以高达百万,却打不过区区二三十万汉军。

黑山贼是东汉末年黄巾之乱随后兴起的变民势力。当时有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起兵,势力大的有二三万人,小的亦有数千人

初平二年秋七月(191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然而,这十多万农民军,被曹操区区二三万人马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走。

所以,古语说 兵在精而不在多。

再比如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倾全国之力抓壮丁,拼凑了80万大军。

结果这些士兵很多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愿意打仗。在淝水和东晋交手的军队,大约只有20万到25万的先锋部队。

这些部队人数虽多,战斗力远远不如北府军,连续被击败。

结果,这些部队出现没有作战就溃散的现象,被东晋军趁机追杀,80万人全军崩溃。

可见,这些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人数再多也没有用处。

由于历史夸大,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古代中国作战兵力很大,其实没有那么夸张。

以赤壁之战为例,三国演义小说认为曹军是83万,号称100万。

其实曹军一共只有10多万人,其中约7万还是刚刚投降的刘表部队,并不是同曹军一条心。还有数万袁绍的降兵,真正曹军精锐青州兵只有6万多人。

如果说曹军兵马不多,东吴和刘备就更寒酸了。

东吴一共只出动了5万人马,其中只有3万多人参战。

而刘备加上刘琦的部队,一共只有2万人,其中刘备的嫡系只有几千人,其余1万多人都是刘琦的部队。

相反,西方的战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小。

就比如罗马和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仅仅在汉尼拔手下的就有10万精兵,而罗马为了对付汉尼拔也使用了10多万军队,其中特拉西梅诺湖畔战役,罗马就损失了接近3万人。

随后著名的坎尼会战,罗马使用了9万军队。

当然,当时欧洲和中国人口也是有差距的。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欧洲很多地方不适合农业种植,导致人口稀少。

直到公元1700年以前,中国人口大约是西欧人口的2倍。

(1)古代东西方的战争课件:

我相信经济基础决定国力,自然也决定战争规模。欧洲人不是不想出几十万人打仗,是真拿不出那么多人。不同于中国古代所实现的大规模,集约式的农耕模式,在西欧,相当长时间内农业的主要模式是放牧和游耕,直到10世纪之后才推行类似于轮耕的三圃制,同时,由于西欧、中欧纬度偏高地区的气候并不适合大麦、燕麦的生长,导致粮食的产量偏低,在查理曼大帝时期,人们收获2斗粮食,就需要留下一斗作为来年的种子,因此,中世纪的欧洲极易发生饥荒。

粮食产量不足和疾病大大限制了中世纪欧洲的人口,根据苏联学者的研究,罗马帝国时代,文明欧洲的人口是4000万,由于长期战乱,到罗马帝国灭亡后的8世纪,整个欧洲地区的人口才只有大约2500-3000万人,虽然到1200年增长到6800万人,但到了14世纪,由于大规模饥荒和黑死病的影响,人口才只有7000万人,直到1500年,才勉强恢复到9000万人。

而在古代中国,水稻、小麦等作物始终是主要的农业方式,这些粮食作物的丰收使得帝国能够养活大量的人口,人口基数也就保障了大量的军队。

根据《中国人口史》的数据,在东汉末年,中国的人口已达到近6000万人,虽然经过三国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战乱,到了8世纪的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又达到8000万人,到了12世纪宋徽宗年间,北宋帝国疆域内的人口达到1.4亿,明朝崇祯初年,全国人口约1.9亿。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面积比古代中国大得多的区域内,人口始终只有古代中国的一半左右。如果我们简单地推论人口和军队的规模成正比,那么古代欧洲所有国家能够出动的兵力,大概也就是古代中国能出动的兵力的一半。

然而问题并不仅仅在此,更关键的问题是,古代欧洲并不是中国那样的大一统国家,除去法国、英国、西班牙、波兰这些勉强统一的区域性大国,剩下的是诸侯林立的德意志地区、军阀割据的亚平宁半岛、时分时合的巴尔干半岛,在这些地方,人口能够达到200万的都可以说是区域性霸主了,根本养不了多少士兵。

到了18世纪中期,腓特烈大帝治下统一了大半个德意志的普鲁士王国,人口也才500万人,而这些人口养活了多少军队呢?16万人,这已经是国家机器能够承受的极限了。

如果穷兵黩武的普鲁士能够以500万人口养活16万军队,那么古代中国以5000万人口养活100万军队应该是问题不大,所以5000万人口的大一统王朝动辄出兵几十万也并非什么难事,隋炀帝征讨高句丽出动举国之兵113万,其中包括了辎重部队和战兵,这个数据的水分应该不是很大。

因为欧洲的军事组织形式是将后勤和辎重部队排除在正规军之外的,所以以骑士为核心的职业军队人数少而战斗力强,一个骑士需要4-5个农民和1-2个侍从作为后勤支持,所以能够出动2000名骑士的王国,其军队数量应当在16000人左右,按照保留一半驻军的原则看,这个王国的总军力也能达到3万人,这在中世纪几千万总人口的欧洲来看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而中国的军事组织形式是包括了辎重部队和战兵的,并且辎重和后勤部队与战兵的比例在2:1之间,出动10万作战部队,则军队的总人数将达到二三十万,动不动号称30万大军也就是这么来的。

最后再简单讲一讲军队的补给问题,作战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士兵需要吃大量的食物,然而在欧洲由于农业模式的关系,相当一部分食物是可以耐久储藏的动物性食物,比如咸肉、奶酪等,这些食物本身是基于大量粮食性饲料投入的基础上,其产量无法和中国军队食用的水稻、小麦相比,因此,欧洲国家的后勤能力也无法支撑过于庞大的军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428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