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打了数千年的战争,为什么人类不能建立一个统一地球的国家?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6)历史课件34

战争是为和平,人类思想信仰观念有差异,纷争好胜挑事端,能坐下来畅谈才是好,可是有些霸道自为大,可不知自灾罪恶不认帐,有理不服输,只能通过战争而定夺天下,尔后在建一个太平世界!

(1)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课件:

看这些回答都是乱讲。告诉你吧,你就是一统天下了,总要往各地派出代理人吧,时间久了这些代理人自己就又成了王,或者被当地人民推翻,总之又出现了新的“国家”。中国古代封诸侯导致割据是这样,世界上殖民地纷纷独立也是这样。所以,人性如此,为什么非要追求大一统呢?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征伐,为何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

谢邀。这个问题很让人困惑,也很吸引人,也有很多很说法。

这里主要从史实来阐述。

唐中叶以前唐中叶以前的南方严格意义上只是江南一小块,自身开发很弱。其军事力量、财政力量很有限。被北方征服是个很正常的事。诸如晋灭吴;隋灭陈。基本是攻占建康(南京)就可以传檄而定。

但南方在有一定的军事组织下,也是比较强的。诸如淝水之战与桓温北伐、刘裕北伐等,也都取得不错的成功。再往北真的是江淮步兵难以对抗北方骑兵。

(看图会发现,基本就是长江沿线作战。攻占建康。剩下江南就是传檄而定。南北方就不一样了,淮河沿线,荆襄都是城池。往北更是如此。南北强瑞不一。)

(隋灭陈依然如此,长江沿线作战。冼夫人那种半独立政权就在于鞭长莫及)

唐中叶以后唐中叶以后,经济中心南移,南方俨然变强。征服江南的难度急剧提高。

宋灭南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南方有多个政权。要是南方半壁统一,鹿死谁手有未可知。

(此时江南发展,但很分裂。也就造成宋灭南唐依然是沿江作战)

金灭南宋就很困难,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蒙元灭南宋灭了两代人的时间,堪称抵抗最久。许多地都是一城一地的攻取。再难传檄而定。

(元灭南宋,清灭南明都是如此,节节推进。很难再做到攻占首都后传檄而定。而南方没事还可以打个防守反击,比如李定国两厥名王。)

元末,朱元璋通过整合江南湖广,由南而北一匡天下。

明末清军南下,南明弘光政权未做像样抵抗,但在丢失南京后,南方依然可以组织有效抵抗。

近代国民党北伐一匡天下,秋海棠燕归于一统。

(1000年来,南宋有北伐,朱元璋有北伐,太平军有北伐,国民党有北伐,四次成了两次。在南方得到整合后,北伐成功率很高。意味着宋以下的明南方已经有能力与北方加塞北的区域对抗,怎么会理解为只是北方征服南方呢?)

总结唐中叶以前的江南开发有限,实力有限。北强南弱。

唐中叶以后,江南湖广得到大范围开发,完全有能力与北方政权对峙,如果西南力量被引入,南方更强。也就有了两次由南向北的统一。

而且要注意的是,唐以后的北方区域扩大,东北、蒙古都列入,争霸天下不再是黄河长江的事,更多四农耕草原。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化。

至于一些由北向南的征服映像,就在于前半段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后半段北方加入了塞北新因素,元金清都是如此。单看地图就会发现南北对比。至于一些玄之又玄的结论就是扯淡。

(1)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课件:

南北问题是一个核心命题,现在还在争。

在传统上,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在地域上可以分为南北两大文化板块。一般来说,南方文化细腻文雅,北方文化大气豪放,逐步成为风格迥异的两道风景。

南朝化这一观点最早由陈寅恪先生提出,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在论述财政制度时指出,唐代财政制度存在河西地方化与江南地方化两种趋势。此后唐长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对“南朝化”问题做了系统性的阐释,并为牟发松等学者所发扬,故集中体现“南朝化”思想的当属《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的相关内容。

也就是,在古代北方征服南方,几乎成了王朝更迭的一个规律。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南北分裂(以长江为界)的局面往往都是由北方政权来完成统一。

如西晋、隋、元、清均是(只有明朝是由南方完成统一)。民国时期的学者梁园东说:北方所以统治南方,是因为北方经济供给不及南方,为维持统治阶级的地位,北方必要取南方,南方却不必统治北方已可维持。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北方的大一统意识强,而南方的分治意识强。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到倒袁运动、联省自治,民国之后南方的几次对抗北方大一统,都是以“各省独立”、“分省自治”的方式表现出来。政治中心的北方的霸气,与文化经济中心的南方的离心,构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我国北方经济文化发展比南方早而且迅速,北方物质基础比南方雄厚。

二、北方地域辽阔,南方统一北方相对北方统一南方难度大得多。

三、从历史上看,北方政权建设比南方早且成熟,因此北方政权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式的统治,从而能更有效地集中人、物、财力而用于战争;而南方的政权多为北方南下朝迁,只满足于偏安。

四、长期的地域环境差别,造就北方人强悍,而南方人较自由散漫的迥异性格。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为东西,二为南北。东西以胡焕庸先生提出的黑河-腾冲线为界,乃是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与边疆民族的游牧文化之分界线。

南北为中原汉文化在永嘉南渡之后,形成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于是,历史上的南北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中原汉文化内部的南北分野,另一种是胡汉之间的对峙,如中世的南朝与北朝、近世的两宋与辽金,这两种对南北文化的理解,并非毫不相干,而是相互渗透。

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东西(胡汉)的对峙深刻地镶嵌到南北关系之中,北方文化之中既有汉化的胡文化,也有胡化的汉文化。胡汉文化经过魏晋南北朝、两宋辽金和元清三次大融合,在北方中原文化之中已经难分彼此。

观察中国大历史,有两种不同的中心观,一种是中原中心观,以华夏-汉民族的中原文明为尺度,衡量历史与文化的大变迁。中原中心观预设了文明的汉文化/野蛮的胡文化之二元对立,似乎中国的进步就是中原文明如何同化周边蛮族的历史。以中原中心观思考南北问题,很容易陷入大汉族主义的陷阱。

另一种是拉铁摩尔提出来的长城中心观,将长城之内的农耕民族与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作为两个平等的文明共同体,考察二者之间的交往与斗争。长城中心观注重的是北方边疆(塞防)地域两大民族的互动历史,但对南方边疆(海防)是其研究的盲区。自南宋特别到了明代之后,瓯闽粤的海洋文化开始崛起,成为思考中国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中心,又蕴涵着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多元复合体。只有置于三大文明的互动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上的南北文化关系。

概括地说,中国的北方是农耕-游牧文明的复合体,中国的南方(自明代以后),是农耕-海洋文明的复合体。这三种文明的互动,构成了历史上南北关系的复杂性,也因此可以理解为何在古代,通常都是北方征服南方,而到了近代,形势倒过来,南方战胜了北方,但最后又被新的北方所宰制。

参考文献:

许纪霖:《三种文明季风对冲下的南北文化》。

鱼眼看经济公众号(俞炜华):《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鲁西奇:《中国历史的南方脉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4497.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