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古代双方交战中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时,双方一直没有吃饭上厕所吗?

zhao_admin12个月前 (05-27)历史课件37

古往今来,统兵打仗都是技术活。

优秀的统帅不仅要会练兵,会排兵布阵,能掐会算。还要在战斗之前,对士兵体力、战场地形、饮食饮水、气象条件以及行军距离等因素做统筹考虑。不至于让客观因素影响到军心士气,以致士兵心态颓废,无法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战场变化与作战任务。

所以,古代正儿八经的大规模对阵(数万人对垒厮杀),并不会出现两军突然相遇,在弄不清楚对方虚实,只听主帅一声号令,就发起冲锋,与对方厮杀一起,连主帅都抡着大刀参与其中打群架的画面。

实际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两军的统帅在交锋之前,往往都会先派斥候侦查对方情报(斥候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侦察兵加通信兵)。派出去的斥候陆续回来后,主帅会召集将领们开会。一是为了鼓舞人心,二是为即将到来的交锋做战前部署。

交战的当天,两边的统帅还会派斥候对敌方再侦查一遍,等到斥候回报后,主帅对先前的部署再做修正。

接下来,双方各自吹响号角,士兵起床收拾物品军装。然后再听号令,做饭进食,清点干粮辎重。

办完这些事后,大部队仍然不出发。主帅会继续派斥候出去活动。这一次,斥候的数量会比先前几次多很多,基本是五个斥候为一组(古代称为“塘”,每塘五人),派出十几组斥候。这些人在侦查时,既要尽可能扩大侦查范围,还要彼此相望,注意自己同伴的位置,不能脱离各自视线。

主帅之所以要这么安排,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敌方打埋伏。

另外,大军在行进时,队伍会拖的很长。

“兵过千,没有边;兵过万,没有沿”。

(朱日和阅兵现场。不到一万人,几万大军的规模有多大,自己可以估量)

几万人的大部队在行军时,队伍可能会有十几里长。主帅也是人,主帅的眼睛不可能看到自己部队的全貌。如果队尾有人跑了,主帅也不见得知道。所以斥候在侦查敌人的行动时,还要在外围给本方主帅传递本方大部队行进的情况。(站的高,看的远,通过旗语传达信息)

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接下来就是两军正面对垒厮杀了。

在厮杀之前,各营的指挥官会按主帅先前的部署,站在自己位置上。打先锋的营,先出去厮杀。随后,第二线、第三线的营,逐次杀入战场。

是的,大部分古代战争在战斗时,双方都是要分战线的,起码第一线,第二线,是绝对会分的。一般不会出现几万人的军队,全部投入战场进行厮杀的情况。

所以古代大军对垒时,并不会像电视里那样从主帅到小兵,无一不奋勇拼杀的场景。真实情况大致是前锋营在战斗,第二线士兵等待,第三线士兵做准备。各线士兵听从上级号令,轮番上阵。

待厮杀一阵后,打先锋的士兵会随即撤下来休整。吃饭休息,上厕所,恢复元气。然后再投入战场。

举个例子。康熙第一次征噶尔丹时,双方就是先用大炮对轰,然后火枪对射,紧接着各自出动骑兵对砍,最后步兵肉搏。一轮下来,最后以噶尔丹军弹尽,不得不退兵才结束。

士兵也是人,在战场上打半天,就算是头牛也累趴了。两军对垒,拼杀固然重要。但士兵的休整也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两军厮杀,肉搏的情况不多见。双方更多的是利用阵型对撞。

阵型垮掉的一方,如果不能恢复阵型,或者二线、三线的部队也撞不赢对方,那基本就可以宣告这方失利了。

因为只要阵型散了,士兵就放鸭子了,指挥员必然就无法号令自己的士兵。

而且更可怕的是,溃败情绪是能传染的。

古代战争中,经常会出现有的部队看见前锋败了,后面的部队,打都不打,直接就撒丫子跑路的情况。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不一定是这支部队的兵怂,更有可能是由于前锋军的溃败,所造成的指挥失灵和群体性恐慌。

以上说的都是在有组织情况下的战斗。

如果没有组织,那情况又不同了。

一般来说,几百人厮杀,无组织性,往往几十分钟就能分出胜负。

一两千人的厮杀,至多也不会超过半天。

几万人的厮杀,如果没有组织,可能连半天时间都用不着。

因为古代打仗,10%的伤亡,士兵的锐气可能就泄了,继而导致大规模溃败。

在缺乏组织的情况下,人越多,往往战斗的时间反而还更短。

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军20万(后面还有87万大部队没赶到前线)。看似兵强马壮,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8万东晋军。

但前秦军士兵来自不同民族,成分复杂,军心不稳。淝水之战时,几个晋军降将临阵造谣,说前面的人败了,后面十几万前秦军瞬间全撒丫子跑路。东晋军顺势冲锋,前秦军在慌乱之间出现踩踏,被自己人踩死的,比被晋军杀掉的还多。20万大军从对垒到溃败,仅半天时间而已。

总的来说。古代打仗,比现在影视剧中的乱战场景要“平和”许多。

双方都会按章法来。不会让部队失控。

所谓的“一打一天”,并不是双方军阵,就踏踏实实的互相砍杀一天。

一天时间里,双方真正有效的砍杀时间,实际上也就两三个小时。

双方大部分时间,都是互相试探,游走,变换阵型,再试探。不停的循环。直到找准机会向对方发动攻击。

这就有一点像现在的“斗鸡”游戏。(有的地方叫“撞拐”)

双方真正“斗”的时间,其实很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绕着对方走,试探对方,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姿势。

厉害的斗鸡高手,绝不会轻易出招,都是抓住时机,一鼓作气,一撞就让对面摔倒。让自己不仅能赢,而是还赢得不累。

当然,古代大规模战争不是单人“斗鸡”。而是群体游戏。

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双方都把时间花在试探上,真的找准时机要出招时,一波一波上,一部分人打,一部分人在后面休息。击鼓而进,鸣金而退。大家轮流替换。

只有这样,才可能“一打一天”。

如果不是这样,双方混战,挤在一起,就以古代的通讯水平而言,压根也打不了那么久。

小规模的如日本战国,与村斗相当。50人到100人规模已经很大了。但战斗时间短还是可以的。可大规模战争该怎么办呢?

正在打仗的时候,上厕所和吃饭会有时间吗?毕竟战场上生死交加的时候,对方不会等你的。古代是冷兵器时代,俗称战场绞肉机。是不断更迭,一波推着一波的。不由得你不上。

像中国动不动就40万大军,100万大军之间的战斗规模,打起来可能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而战争结果瞬息万变,这个时候的一举一动可能会决定着战争的胜败走向,统帅会同意吗?后面督军的卫兵会同意吗?

我的看法是不会同意,但士兵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咱们慢慢来捋一捋:

首先要明白个问题,古代战争不是一窝蜂地乱上,而是分批次有节奏的,吃饭上厕所也要保持节奏:你认为的战争是乌拉一堆人冲上去,互相乱砍,昏天暗地的,其实并不是。比如明成祖朱棣最爱用的战术就是,部队摆好阵型正面刚,他或者亲信带领骑兵侧面不同角度冲击敌方,造成一种我人很多,你中埋伏了的假象。用这个策略让他如愿以偿赢得了很多胜利。

这不是电视剧中单打独斗捉对厮杀,兵力都是分批投入战斗的,前锋部队,主攻部队,包抄穿插部队,后备部队等等都是要各兵种、团队互相配合的,弓弩手,长枪兵、刀兵,骑兵、步兵等等。

所以,大规模的战斗,除了愚蠢的将领之外,英明的指挥者都是非常善于指挥士兵,保持阵型不变发型不乱的。这种情况下,别说吃饭上厕所,顺带泡个妞也没啥问题。因为前面有人替你顶着,替换着就地解决也就是了。不过要抓紧,因为有可能下一波你就要替换上去,给别人方便的机会。

其次,军队随身携带肉食干粮饮用水,保证随时食用:安营扎帐首选的地方就要靠近水源,方便取水做饭。这同时也方便了士兵携带饮用水。比如马谡丢失了街亭,就是在山上被人围困,下山取不了水,自然无法生活做饭,丢失了军心,最后一败涂地。

士兵随身携带水囊和一定的干粮,保证随时补充体力。这是好理解的,毕竟战场不可能随时随地做饭,而且你也不知道战斗什么时候打响,有备无患。关键是数量问题,现在军队拉练可能会负重20斤-30斤的重量,其实古代很可能要比这个重多了。

根据《武经总要》和《宋史》记载,步人甲由1825片甲片组成。

但问题是,盔甲就这么沉重,哪还有多余的地方放干粮,就算带了干粮,也带不了多少吧?其实这种盔甲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佩戴,至少是士官才能穿戴的。普通士兵只是有统一制式的服装就可以了。优点是轻便,缺点是不抗揍,一捅就穿了。

所以,他们携带个5斤-10斤的干粮和饮用水是没问题的。更何况有些骑兵就更享福了,根本不用自己随身带着,如蒙古等游牧民族甚至还有牛肉干与酸奶这种奢侈品,吃饭还是好解决的。饿了随时抽出来吃也就是了,但要挑空闲的时间,不然被人偷袭一刀可就得不偿失。

第三,上厕所才是最令士兵头疼的,特别是在对战当中:在造营扎寨的时候,士兵会修建厕所。毕竟几十万人,这个数量是惊人的。为了避免影响水质,要离营地稍微远些,避开下风口和水源,挖坑填板子造旱厕,走时要掩埋。当然,很多士兵也会选择就地解决,既节省了时间,也避免厕所造成拥堵引发士兵的内部矛盾。

这种情况到了战时,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特别是遭遇战。一方面,士兵的饮食比较粗糙,打仗的时候更是资源匮乏,能吃到米也就不错了,就地采摘野菜辅食。

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懿问蜀国使者,诸葛亮尚能食否,蜀国使者说丞相每天食米一斗,实在太少了。司马懿说诸葛亮命不久矣,这么工作吃的又少,还不累死吗?

一斗啊,以现在人的饭量来看,诸葛亮也挺能吃的呀,为啥司马懿和使者都说吃的少呢?原因就是没有什么配菜,只吃干饭,人能受得了吗?丞相的生活水准都是这样,可想而知士兵的饮食多么单调。这种全部碳水的饮食,带动的就是士兵的便秘。上厕所的意愿不多,能活下来再说。

另一方面,即使战斗中有想去厕所的意思,也只好自行解决了。打起仗来,是干净不了的。像现在电视剧中服装整洁,游山玩水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灰头土脸才是常态。毕竟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才最重要。

总的来说:小型战争时间短,有充分的解决时间。而大型战斗,有阵型变换和好的指挥官,可以换着来解决。正在战斗途中,只好不管不顾就地解决了。这是冷兵器战争的无奈,不是现代人能够想象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478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