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课件 > 正文内容

晓说,有一期讲中日战争几次交战中有一次,内容大概是因为日本没有资格上贡,是哪期?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7)历史课件35

日本民族被称为和族、和人或大和族,大和一词源自公元3世纪的日本政权所在地的大和地区。是日本国的主体民族,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

历史上的中日之间,一直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之中。中日两国在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战争,其中前两次都是在各自的仆从国,朝鲜半岛上发生的,而且又都是中国完胜日本。

第一次 白村江战役

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海战,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661年正月日本齐名天皇和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亲赴九州岛,欲统兵渡海西征,但齐明女皇因旅途劳顿,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计划被迫推迟。八月,中大兄皇子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九月,5000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

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

663年三月,日本又增兵2.7万人。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拉开了序幕。663年八月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带领战船170艘列阵白村江口。八月二十七日,日本援军万余人,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结果,刘仁轨指挥唐军左右夹船绕战,巧施包抄合击之术,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

《旧唐书·刘仁轨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白村江战败后,日本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于是从664年起,花费巨资,先后构建了四道防线。

为了保险,又于667年,将日本的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然而,唐朝和新罗的军队并没有乘胜进军日本本土。

第二次 万历朝鲜之役

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

万历二十年(1592 年),丰臣秀吉正式发布命令,以9个军共15万兵力,大小舰艇七百余艘,出征朝鲜。先头部队是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共1.8万人,分乘350艘舰船。四月十二日,在渡过对马海峡后,于翌日凌晨抢摊登陆成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釜山朝鲜守军,迅速攻下了釜山。四日之内,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相继陷落。其余沿海守军闻风而逃,朝鲜的海防线迅速崩溃。

日本对朝鲜的大举入侵,极大的地震动了明朝,明廷上下就是否应出兵援助朝鲜,争论不休。此前一直不出来的万历皇帝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一锤定音:宜速救援! 明朝很快就从全国范围调集了4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精骑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总兵刘綎率川军5千,调陕西总兵李如松 (名将李成梁之子)入辽,为东征提督。

当时战况十分惨烈,明军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石击中,仍然挺立不退。年近60的老将吴惟忠,胸部中弹,犹自大呼督战。李如松的坐骑被日军火绳枪手击毙,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弟二人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主将如此奋勇,何况士卒!

平壤之役使日军遭受重创,李如松就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

由于前方的战事的惨败,给了远在日本的丰臣秀吉以很大打击,内外交困的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郁郁死去。丰臣秀吉的死,给日本撤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实际上日军当时非但已经完全无力再次占领朝鲜,连自保都已成了问题,日军最终于十一月十五日(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全线撤军。

第三次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的,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由于清军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下令全军撤退,在六天之内,清军狂奔了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了朝鲜全境。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此战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已移至辽东半岛进行,分为鸭绿江防卫战和金玈之战。

鸭绿江防卫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在不到三天内,清朝近三万重兵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玈順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即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

此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之战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第四战 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在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从此正式开始。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其中1800多万人死亡,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总结

在盘点了历史上中日之间的四场大战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一张日本向中国的侵略扩张图。在前两场战役中,大唐帝国和大明帝国完胜日本,而且战场又都是在朝鲜半岛,堪称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在第三场甲午之战中,战场则变成了朝鲜一半,中国本土一半,而且是当时的清王朝遭到惨败。其实日本一直是想将朝鲜作为征服中国的桥头堡,通过甲午之战,日本实现了他们的野心。

第四战抗日战争的战场,已经完全是在中国的国土之上了。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格局之下,最终遭到了失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499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