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课件 > 正文内容

二次函数a、b、c分别控制图像的啥来着?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8)数学课件37

二次函数一般形式 y=Ax²+Bx+C。
A>0时,开口向上;
A<0时,开口向下;
因为是二次函数,A≠0。

(一般B和对称轴-B/2A有关,所以和A联系)
∴B>0时,若A>0,∴-B/2A值为负,∴对称轴在二、三象限;
若A<0,∴-B/2A值为正,∴对称轴在一、四象限;
B<0时,若A>0,∴-B/2A值为正,∴对称轴在一、四象限;
若A<0,∴-B/2A值为负,∴对称轴在二、三象限;
B=0时,-B/2A=0,∴对称轴为X=0即y轴 即B=0时图像关于y轴对称(是以后高一会学习的偶函数之一)

(C的值可以用x=0时理解,因为x=0代入函数y=0×A+0×B+C=C,∴x=0时对应y值就是C值。)
∴C>0时,函数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C<0时,函数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C= 0时,函数与y轴交点在原点(即C=0时图像过原点)。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是几年级学的

引号内为参考资料,本回答末尾提出结论。
“在八年级上,我们将会学到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以及特殊的分式函数——反比例函数,从那时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函数的旅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需要的一些函数已经不能仅仅用正反比例函数来解决了,于是,在八年级下的书中,出现了正比例函数的拓展——一次函数(注意,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它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由此,在一次函数与常值函数的帮助下,我们能够轻松的用函数来表示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x轴、y轴以及它们的平行线可用常值函数表示,过平面坐标原点的一条不平行与x轴或者y轴的直线可用正比例函数来表示,)
接着,随着时间的发展,初三上学期到了,我们渐渐发现平面内的许多对称抛物线(U字形或者倒U字形均可)也是有规律的。于是,引出了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函数: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我们可以更方便的探究抛物线的一些性质。”
可见:八年级上学特殊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八年级下开始笼统的学习一次函数,初三上学习二次函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537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