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课件 > 正文内容

如何评价七律之冠《登高》?

zhao_admin1年前 (2022-05-28)语文课件52

杜甫的《登高》被后人评为七律之冠,是由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决定的。

我们先来分析其内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写近景。“风急”是听觉,“天高”是视觉,“猿啸”是听觉,“哀”是感觉。“渚清沙白鸟飞回”是视觉。写岀这两句,是诗人俯仰之间的所见所闻,前句乃为仰视,后句乃为俯视。猿啸之哀,即透露诗人之哀。鸟飞回,暗示诗人居无定所,有家不能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写远景。诗人向远方眺望,看见了“无边落木”,看见了“不尽长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已经唤起了诗人悲秋的凄清之感,再加上“萧萧下”、“滚滚来”,就使得这种凄清之情加上一层。前句偏向于空间,后句偏向于时间。诗人在这时空交织之中,感觉自己空有报国情怀,但却一直碌碌无为,其悲伤之情历历在目。

以上前四句,表面上看是写景,但情已在其中,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这两句开始,进入直接抒情。有开头四句的写景作铺垫,在“万里悲秋”之中,诗人“常作客”,这就是诗人居无定所四处奔走,想为国家做点事情而不能,由此也同时造成诗人生活无着。这还不算,几十岁的人了,还身上带着病痛。在如此情况之下,为缓解已有的忧愁,独自登上高处。谁知道,反而使已有之愁更加浓重,这将情何以堪呀!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进一步把忧思推向一个高度。在“艰难苦恨”的历程中,不知不觉地头发白了、胡须也白了。人老了,因为“潦倒”,不得不“新停浊酒杯”。不能为国家效力,自然也就没有奉禄,当然连“浊酒”也喝不上了。一生爱酒的诗人,连一口“浊酒”也没有,这由物质上的匮乏,进而引起精神上的难以慰借,使得诗人的忧困到了极致的程度。

下面我们从形式方面来讲一下:

任何一件好的件品,它之所以好,都是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而形成的。光有好的内容,如果没有相应的形式来配合,那是做不到好的。如果没有好的形式,或者不喜欢好的形式,那就不能写岀好诗词、做岀好文章。比如要表达此篇的内容,就只好说:我好忧愁!我好悲伤!其他的就没话说了。

此篇为七律,其内容方面上面已经说过。现在我们说一下它的平仄对仗等方面。此诗之所以好,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平仄是完完全全符合要求的,根本没有突破的地方。此诗之所以好,原因之二就是它的对仗方面也是非常完美的。至于押韵,就更不必多说了。此诗之所以好,当然也因为它选择运用“景、物”选择得好。

如果把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运用文字的方法看作是一门艺术的话,我们可以把使用平仄对仗押韵这些因素看作是使用文字的技术。所以一件好的作品,就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以上仅为本人浅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教?!

20191208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人对先人的留下来东西只有收藏,珍惜,欣赏...而没有资格去评价。

《登高》,从中国诗坛大家到百度注解,时至今日都共同犯了一个错误—不懂,瞎解释。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在民间生活中有四个解释

1,放棺入土,叫“落棺”不吉利,常用俗语“落木”。

2,土木结构的房子,放在墙上的叫“大梁”,放大梁时有个仪式,有的地方叫“上梁”,有的地方叫“落木”。

3.沿江两岸的人把伐木叫“放木”,也叫“落木”。

4.沿江两岸的人运输木材是放在水上漂流,大批的木材先堆放江边,运输时,把木材往水里放的那一刻叫“落木”,把漂流时运输叫“放木”。

沿江人放木都是选时间,一年有五天固定的日子,在这个时间里会提前通知沿江的船家,这个日期里的江面上都是木头,没有船只。

无边落木萧萧下。意思是:流放的木头像奔腾中的千军万马,顺水而下。

为什么都要“落木”理解为落叶呢?

“落叶”在古诗词中常见。难道杜甫跟现在人一样,装文弄墨,把落叶写成“落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6550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